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失控性细胞坏死突变体rcd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高新 1 ; 陈子强 2 ; 宋亚娜 2 ; 陈在杰 2 ; 田大刚 2 ; 林艳 2 ; 杨绍华 2 ; 陈松彪 2 ; 王锋 2 ;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失控性细胞坏死;抗病性;基因定位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5 年 13 卷 07 期

页码: 1433-14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研究通过筛选水稻籼型恢复系明恢86的组培变异后代,获得一个失控性细胞坏死突变体rcd1(runaway cell death 1)。结果显示:从苗期后期起,rcd1叶片出现橙黄色类病斑;分蘖期后,类病斑性状加剧;抽穗期后,类病斑串联成片,茎、叶、穗干枯,并衰亡。q RT-PCR分析表明,Os PR1b、Os NAC4、Os PAL1、Os CHT1、Os CHT3、Os POC1等病程相关基因在rcd1类病斑叶片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在野生型叶片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田间调查发现,rcd1突变体表现出对胡麻斑病抗性增强。遗传分析显示,rcd1突变性状由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93-11与rcd1配制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将rcd1定位在水稻第12染色体着丝粒附近In Del标记ID7909和ID8337之间约428 kb的区间。测序及共分离分析发现,rcd1与SL基因等位。在rcd1突变体中,SL基因编码区发生G1205T的单碱基突变,导致第370位氨基酸Arg→Leu的变异。本研究结果可为更深入解析rcd1调控水稻类病斑形成及抗病应答机制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水稻温敏雄性不育突变体mh86s的鉴定及基因克隆. 杨绍华,刘华清,王锋. 2020

[2]水稻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郭新睿,杨绍华,刘华清,李刚. 2019

[3]籼稻脂肪酶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龚继平,吴方喜,吴跃进,郑家团,黄庭旭,王乌齐,张建福,谢华安. 2008

[4]水稻幼穗分化受阻突变体lhd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段远霖,吴为人,张丹凤,刘华清,周元昌,潘润森,林荔辉,陈志伟,官华忠,毛大梅,李维明,薛勇彪. 2003

[5]一个水稻短生育期突变体sgp(t)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刘华清,顾丽清,吴明基,陈建民,陈在杰,王锋. 2008

[6]水稻斑点叶突变体W1764的遗传分析及初步定位. 杨绍华,刘华清,王锋. 2011

[7]一个水稻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杨德卫,曾美娟,卢礼斌,叶宁,刘成德,郑向华,叶新福. 2011

[8]水稻黄绿叶突变体w08(YGL)基因精细定位与功能分析. 蒋家焕,魏林艳,朱永生,郑燕梅,崔丽丽,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2022

[9]一个水稻半矮秆多分蘖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和基因精细定位. 陈丽萍,蒋家焕,朱永生,郑燕梅,林强,谢鸿光,王颖姮,蔡秋华,谢华安,张建福. 2023

[10]水稻雄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春宏,方珊茹,刘玉芹,沈伟锋. 2012

[11]水稻粒长新基因GL12-1定位与利用分析. 何旎清,黄凤凰,余敏祥,杨德卫. 2022

[12]水稻生殖发育突变体fro1(t)的形态发生及基因定位. 陈在杰,吴煜兵,陈少游,刘华清,王锋. 2010

[13]水稻粒形QTLs的研究进展. 黄招德,施碧红,赵明富,蔡春苗. 2008

[14]粳稻云引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其定位. 张建福,王国英,谢华安,凌忠专. 2003

[15]水稻早衰突变体w14的生理学特性分析及其基因的精细定位. 朱永生,蒋家焕,蔡秋华,郑燕梅,何炜,陈丽萍,魏毅东,王爱荣,张建福. 2021

[16]水稻类病斑及早衰突变体lms1的鉴定及基因初步定位. 林艳,陈在杰,田大刚,杨广阔,杨绍华,刘华清,陈松彪,王锋. 2014

[17]一个水稻开颖不育突变体ohs1(t)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刘晓玲,毛毕刚,刘华清,陈建民,田大刚,王锋. 2009

[18]应用明恢86和佳辐占的F_2群体定位水稻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QTL. 郑景生,江良荣,曾建敏,林文雄,李义珍. 2003

[19]水稻早衰突变体w14的鉴定和病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朱永生,徐靖,蒋家焕,郑燕梅,陈丽萍,蔡秋华,王爱荣,张建福. 2020

[20]水稻小穗分化调控基因fzp(t)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段远霖,李维明,吴为人,潘润森,周元昌,祁建民,林荔辉,陈志伟,毛大梅,张丹凤,刘华清,薛勇彪.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