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北方大白菜病害综防技术研究与应用协作组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93 年 04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大白菜是我国的重要蔬菜,播种面积近67万 hm2, 70%分布在我国北方。大白菜的丰歉,对北方城乡人民蔬菜的供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白菜病害是影响大白菜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50年代以来,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对生产威胁最大,简称“白菜三大病害”。几十年来,广大菜农及科技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与防治工作,选育出一批抗病品种,研究总结出采用抗病品种、适时播种、高畦栽培、合理浇水、及时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使白菜三大病害在大部分地区得到比较明显的控制。 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抗病品种的推广,生态条件的变化,大白菜主要病害的组成及为害程度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为了明确当前大白菜病害的发生情况,全国植保总站组织我国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植保站(所)于1989~1991年对所属地区大白菜病害的发生种类、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当前发生的大白菜 病害种类 我国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大白菜病害共查到25种。其中:真菌病害12种,细菌性病害5种,病毒病害4种,生理病害3种,其病害名称如下:霜霉病 IPefohosPOPgPOrQSitlC。(PCfS.) Fr.]白锈病【A乃ngo candide(Prs.) O’Kuntze和 A.macro叩ora(Togashi)S.Ito]根肿病P切odiopho。 brasslcaeworon.1白粉病出siphe cruciferarum(Oplz) Juned]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lorum(Lib,) de BaryJ黑斑病UIt。aria b。icae(Berk.) Sa。, A.brassicicola(Sob.)Wilt.和 A,仰haniGvoves et Skoliko]灰霉病【Bo仲咄c。erea hrs.1炭疽病【Co伽totrichum hlggmslanum Sacc.]白斑病【OrcOSpore伽brasslcae(Faut.et Roum)Von H6hnel]褐斑病【CercOSpora brassicicola P. Henningd黑脏病[Phoma切理。(Tode ex Schw.江地sin.]立枯病(或褐腐病)【RhiZoctonia solani Ktihn]软腐病(Erwin。 carotovora(Jones) Holl. pv。rotovo。 Dyed黑腐病[Xanthomonas compestrls(Pain.). DowsonJ细菌性角斑病 IPseu咖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 van Holl.]细菌性叶斑病【P.ciChorii(Swingle)Stud细菌性黑斑病IP.maculicola(McCulloch) F.L.Stevens〕芜青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c virus)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花椰菜花叶病毒(Cauliflower mosaic virus)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arenaria Chitwoodl干烧心(生理性病害)黄化病(生理性病害) 白化病(生理性病害)一 大白菜病害的为害情况 为了明确当前发生的大白菜病害为害生产的严重性,各地根据统一标准,对大白菜的病情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结果按病情轻重程度进行整理,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北方大白菜病害仍以霜霉病为最重,分布也最普遍。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病情虽有波动,但每年都有发生严重的地区或地块。如山西省1987年霜霉病大流行,发生面积达1800hm‘,经防治仍损失 83万 kg。同时.也有一些地区如北京等地,因推广了抗病品种(北京新1号等),病情明显减轻。 白莱软腐病发生仍较重,其受害程度仅次于霜霉病。1987~1988年华北地区软腐病流行,天津市 1987年发生 5 000hm’,绝收 1000hm’,减产 1.5亿 kg。生产上缺乏抗(耐)软腐病的品种或杂交种,而且软腐病的发生往往受到其它细菌性病害的促进,给防治增加了难度。 白菜黑斑病的为害明显加重,成为仅次于软腐病的第3大病害。1988年华北地区黑斑病大流行,北京当年种植的约 1万hm‘大白菜几乎都发病,其中严重地块减产20%~50%,全市约减1亿kg;黑龙江省植保站调查黑河、安达及七台河市黑斑病、白斑病、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分别为 402. 2、 347. 9、 242. 8、 150. 7及46.0万kg,以黑斑病为害最重,充分说明黑斑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到重要地位,成为必须防治的病害。 病毒病目前仍为大白菜的重要病害,但其为害程度已明显下降,这与推广抗病品种或杂交种有关。此外,苗期水分管理及其它防病措施的推广也起到一定作用。但有的年份、一些产区仍然可造成严重损失。如”198’7年山西省病毒病发生 1000hm’,防治后仍损失30万kg。此外,目前的抗病品种仅抗芜有花叶病毒,对其它几种病毒还没有抗病的品种,这也是一些地方病重的原因之 白菜白斑病在北方各省市均有发生,为害程度有较大差异,以长城以北地区大白菜受害较重。辽宁省1990年白斑病大发生,病情指数为ZI~89,损失达15%。 白菜黑腐病8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已遍及全国各产区,成为第6大病害。由于有的地方还不能准确地识别黑腐病,常将其与软腐病混淆。实际上往往低估了黑腐病对大白菜的为害性。河北(邯郸)、北京发病严重的地块较普遍,病情指数达38.5。 白菜炭疽病近些年发展较快,为害加重。吉林省调查,浑江、通化、榆树,1989一1991年平均病情指数达14.5,损失达7%。 干烧心及白锈病为北方大白菜的普发性病害,局部地区发生较重。干烧心以北京发生最重,为害程度常因品种、气候条件而异,重病年病株率可达30%。白锈病以内蒙、山东发生较多。一般为害不重,不需防治。 近些年来,几种大白莱细菌性斑点病发展较快,而且在局部地区可造成30%左右的损失(内蒙古包头)。此外该病的发生还对软腐病的发生为害有促进作用。目前,内蒙古及北京已注意对此类病害开展防治和研究。 此外,根肿病在北方局部地方成灾,北京 1989年发生 130hm‘,其中 20hm‘绝收,其病害来源尚未彻底查明。 对大白菜病害现状 及发展的浅见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大白菜病害的种类有了明显的变化。原有的重要病害,通过多年的防治,危害性有明显的减轻;同时,生产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病害,有的为害还较重。因此,50年代以来“白菜三大病害”的概念已不适于当前的实际情况。目前,大白菜生长期至少有“六大病害”,即除原有的三大病害外,还有白斑病、黑斑病及黑腐病,依其为害程度排列为霜霉病、软腐病、黑斑病、病毒病、白斑病、黑腐病。 从各种病害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尚在局部地区为害严重的几种细菌性斑点病,有可能上升为大白菜的主要病害。10年前这类病害主要为害早熟白菜或处于莲座期的晚熟(窖)白莱。仅造成外叶穿孔,对产量影响不大。而目前此类病害发生期延长,一直到包心的中、后期仍有发展,而且局部地块有减产43%的记录。目前对此类病的研究,尚属起步,有必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白菜炭疽病也有发展的趋势,发生期也由苗期向莲座期、包心期延长,同时在窖内贮存的白莱上也很易检查到病菌。今后也应加强其防治技术的研究,以免造成严重损失。 根肿病在我国南方较重,近10年来北方也陆续发现为害,局部地区还较严重,但面积较小。对根肿病尚缺乏简便易行的防治方法,一旦扩散蔓延,给防治上将带来困难。为此建议行政部门调整我国北方商品蔬菜基地的布局,不要在疫区继续种植大白菜及其它十字花科蔬菜,以防止其扩大和蔓延。我国北方大白菜病害现状及发展的浅见@北方大白菜病害综防技术研究与应用协作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100081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