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免耕玉米田杂草群落消长初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樊翠芹 1 ; 王江浩 1 ; 李秉华 1 ; 许贤 1 ; 刘小民 1 ; 王贵启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免耕;旋耕;玉米;杂草;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4 年 30 卷 27 期

页码: 119-12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农田,连续免耕对玉米田杂草群落演替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采用倒置"W"取样法调查不同耕作方式玉米田杂草种类和数量,用生测法测杂草鲜重,玉米成熟后测产。结果表明:免耕覆盖麦秸和免耕玉米田的杂草种类由12种增加到13种,旋耕玉米田杂草种群构成没有变化,有11种杂草。免耕覆盖麦秸1~5年,其玉米田杂草数量比旋耕田少,6~7年,二者杂草数量差异不大;免耕1~4年,免耕玉米田的杂草数量与旋耕田相比互有消长,从第5年开始免耕田杂草数量一直比旋耕田多;免耕覆盖麦秸的玉米田牛筋草所占比率明显降低,而马唐所占比率呈增加趋势。连续免耕3年后,免耕覆盖和免耕田玉米产量均下降,前者的降低幅度低于后者。免耕覆盖麦秸能减少玉米田杂草发生数量,而随免耕年限的延长抑制效果下降;免耕年限越长玉米田杂草发生越严重。

  • 相关文献

[1]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09

[2]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10

[3]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 李秉华,刘小民,许贤,吴国强,王贵启. 2017

[4]免耕夏玉米田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研究. 李秉华,王贵启,许贤,樊翠芹,梁双波. 2013

[5]植株田间分布均匀度对夏玉米植株性状、田间光照和杂草的影响. 张丽华,马瑞昆,贾秀领,姚艳荣,杨利华,张全国. 2010

[6]免耕玉米田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研究. 杨云马,贾树龙,孟春香,孙彦铭. 2008

[7]免耕直播对夏谷产量及土壤水、肥含量的影响. 郝洪波,崔海英,胡珈铭,李明哲. 2015

[8]耕作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贾树龙,孟春香,任图生,杨云马. 2004

[9]硝磺·莠去津550克/升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试验. 苏增朝,刘俊彦,刘永杰,张须堂. 2011

[10]550g/L硝磺·氰草津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的田间药效试验. 王建平,崔海燕,祁志尊,封树平,王贵启. 2014

[11]华北平原小麦新型耕作施肥播种方式增产增效研究. 徐萍,杨宪杰,冯佐龙,孙彦玲,杨震,张西群,邓学斌,史家益,张正斌. 2022

[12]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溶磷特性的影响. 范丙全,刘巧玲. 2005

[13]免耕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杨云马,贾树龙,孟春香. 2005

[14]免耕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郝洪波,崔海英,李明哲,戴茂华,柳斌辉. 2013

[15]麦茬高度对免耕夏玉米田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王秀,赵四申,贾素梅,张西群. 2001

[16]免耕夏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研究. 李秉华,张永信,边全乐,李宗领,王贵启. 2013

[17]保护耕作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贾树龙,任图生. 2003

[18]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养分利用率研究. 杨云马,贾树龙,孟春香,孙颜铭. 2010

[19]玉米深松免耕播种对土壤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西群,齐新,董文旭,彭发智. 2010

[20]不同种植制度与土下微膜覆盖的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果. 杜雄,张永升,王磊,张立峰,崔彦宏,党红凯,李科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