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鲜食甜糯玉米产业提升关键技术 集成创新与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福成 1 ; 蔡仁祥 2 ; 王桂跃 1 ; 谭禾平 1 ; 韩海亮 1 ; 包斐 1 ; 楼肖成 1 ;

作者机构: 1.浙江东阳玉米研究所

2.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

关键词: 鲜食;甜糯玉米;产业提升

期刊名称: 中国科技成果

ISSN: 1009-5659

年卷期: 2018 年 19 卷 009 期

页码: 47-50

摘要: 本项目针对我省鲜食玉米产量低、品质不佳、栽培技术不配套等问题,开展了品种自主选育和引进筛选、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病虫害一体化绿色防控前移技术等研究,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自主选育和引进筛选出8个鲜食甜、糯玉米品种,明显改善了鲜食玉米品质;通过种子包衣、合理施肥、缩小株距、增加密度等措施的研究,创新提出了鲜食玉米"促苗、壮秆、增穗、提质"的配套栽培技术,提高了鲜食玉米的产量;通过简化施肥、间作套种、机械化播种移栽、病虫害绿色防控前移等技术组装和创新,达到减肥减药和节本省工的效果,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制定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规范了各个生产技术环节,创建了2项浙江农业之最,带动旱粮扩面增产;发表论文22篇,参编出版了《鲜食玉米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生态图谱》.近三年新品种累计应用面积46.3万亩,亩均增产鲜穗102.8公斤,累计增产4.76万吨,累计增收10471万元;近三年新技术累计推广60.3万亩,亩均增产节本增效230元,累计增收13624万元,两项累计增收2.41亿元.对稳定我省粮食种植面积,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该项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 相关文献

[1]浙江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与产业提升对策. 方豪,苗苗,赖齐贤,邓钱生. 2019

[2]鲜食甜糯玉米浙糯玉6号的亲本特性及制种技术. 杜龙岗,卢华兵,陈合云,郑学强,洪晓富. 2014

[3]甜加糯玉米科糯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杜龙岗,王美兴,黄益峰,任梦云,陈珊宇,曹栋栋. 2019

[4]甜糯玉米新品种抗病虫性的鉴定与评价. 王桂跃,俞琦英,谭禾平,韩海亮,苏婷. 2012

[5]甜糯玉米正反交F_1代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卢华兵,石丽敏,胡贤女,吕桂华,陈坚剑,郭国锦. 2015

[6]浙江省鲜食甜、糯玉米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王桂跃. 2016

[7]种植密度对浙糯玉5号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吕桂华,徐秀红,卢华兵,郭国锦. 2012

[8]甜糯玉米小斑病发生规律及前移防治试验. 韩海亮,谭禾平,赵福成,包斐,苏婷,卢德生,王桂跃. 2014

[9]甜糯玉米浙凤糯5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姚坚强,王美兴,任永源,张莲英,朱金庆. 2009

[10]甜糯玉米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基因表达谱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高志方,周玲,梁帅强,张体付,戴惠学,朱英,赵涵. 2024

[11]花甜糯玉米浙糯玉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郭国锦,吕桂华,卢华兵,徐秀红,陈坚剑,杜龙岗. 2013

[12]甜糯玉米品种华耐甜糯1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云,陈坚剑,吴振兴,王婷甄,吕桂华. 2023

[13]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郭国锦,卢华兵,吕桂华,徐秀红,陈合云,杜龙岗. 2010

[14]浙江省24个鲜食枣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果实品质研究. 任海英,曹靖,郑锡良,朱跃进,梁森苗,张淑文,戚行江. 2018

[15]鲜食枣新品种‘浙鲜枣1号’. 任海英,戚行江,郑锡良,孔海民,陶建明,何祯. 2022

[16]鲜食掌叶覆盆子种植技术. 金亮,李小白,江景勇,陈珍,曹群阳,赵张建. 2023

[17]鲜食枣新品种'浙鲜枣1号'. 任海英,戚行江,郑锡良,孔海民,陶建明,何祯. 2022

[18]鲜食和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浙薯259的选育. 李兵,吴列洪,沈升法,王东方.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