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有机耕作对冬小麦品质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硕 1 ; 胡栋 1 ; 马佳 1 ; 彭杰丽 1 ; 王旭 1 ; 魏晓艳 1 ; 王占武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北省肥料技术创新中心

关键词: 冬小麦;有机耕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品质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000-1573

年卷期: 2021 年 006 期

页码: 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有机耕作方式下小麦品质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以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凤归巢公司有机农场为试验基地,以常规耕作为对照,检测了小麦产量和品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有机耕作5年冬小麦在返青、抽穗和成熟期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富度。结果表明:(1)有机耕作5年小麦的产量、籽粒粗蛋白、湿面筋含量有所降低,但面粉筋性增强,最大拉伸阻力提高了12.1%;小麦籽粒Se、Mg和Zn含量分别提高了8.30%、2.06%和11.79%,重金属Pb、Cr和As的含量分别下降26.08%、45.10%和2.8%,差异性显著;(2)有机耕作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提高,细菌和真菌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提高,Simpson指数下降;(3)鞘酯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和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为试验样地小麦根际优势细菌科,抽穗期根际微生物种群数和丰度最高;有机耕作下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和芽单胞菌科(Gemmatimonadaceae)比常规耕作提高了24.98%和75.18%,而黄单胞菌科(Xantho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和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下降了67.95%、33.76%和25.22%;在真菌属水平上,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Subulicystidium、锥毛壳属(Coniochaeta)、裂壳属(Schizothecium)和尾柄孢壳属(Cercophora)的丰度较常规耕作高50倍以上,几乎是有机耕作的特有真菌,而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帚枝霉属(Sarocladium)等植物病原菌比常规耕作分别减少了61.53%、50.82%、50.39%和44.06%。有机耕作下小麦品质得到改善,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群落特征更宜于植物健康生长。

  • 相关文献

[1]长期定位施氮条件下不同品质类型冬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姚艳荣,金欣欣,李辉,张丽,李谦,申海平,贾秀领. 2020

[2]咸水灌溉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马玉诏,党红凯,李科江,郑春莲,曹彩云,张俊鹏,李全起. 2022

[3]河北低平原春季不同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趋势研究. 马俊永,曹彩云,李科江,郑春莲. 2008

[4]播期对小麦子粒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崔永增,吕丽华,李谦,孟建,李明远,贾秀领. 2023

[5]生防菌NCD-2菌株定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棉花根际定植检测中的应用. 苏星,苏振贺,宣立锋,李社增,王培培,郭庆港,马平. 2022

[6]梨园间作牧草根际微生物类群和酶活性的变化. 张蕊,智健飞,刘全兰. 2014

[7]不同连作年限甜瓜种植土壤性质和微生物多样性. 郑立伟,赵阳阳,王一冰,黄亚丽,范凤翠,刘胜尧. 2022

[8]长期施加钾肥对小麦产量、氮磷钾吸收量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张翔,黄媛媛,宋聪,贾振华,贾良良,宋水山. 2024

[9]添加小米对老面发酵小麦面团的微生物多样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刘俊利,赵巍,张爱霞,李朋亮,任素芬,刘敬科. 2024

[10]基于高通量测序解析老面发酵对小米面团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的影响. 刘俊利,赵巍,张爱霞,李朋亮,任素芬,刘敬科. 2024

[11]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李娟,范凤翠,石玉芳,李志宏,高丽红,刘胜尧. 2010

[12]四种除草剂对大豆安全性研究. 樊翠芹,李香菊,王贵启,李秉华,苏立军. 2004

[13]鸭梨花粉直感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陈景顺,宋金耀,董存田,刘全国,张新生. 1999

[14]春季灌水量/次与灌水时期对冬小麦耗水与生长的影响. 党红凯,曹彩云,郑春莲,马俊永,李科江. 2012

[15]超高产冬小麦的钾素营养特点.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孙亚辉,张馨文. 2012

[16]河北省两熟制农田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李晋生,马吉利,刘玉升. 2006

[17]甲黄隆残留对后茬作物影响研究. 王贵启,李香菊,段美生. 2003

[18]气候条件对河北低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 2009

[19]春季水分管理对冬小麦耗水规律与生育特性的影响. DANG Hong-Kai,党红凯,LI Ke-Jiang,李科江,Ma Jun-Yong. 2012

[20]河北省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马辉杰,康西言.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