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汪雁峰 1 ; 张渭章 1 ; 邓青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
期刊名称: 中国蔬菜
ISSN: 1000-6364
年卷期: 1993 年 1 卷 03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长豇豆[Vingna unguiculata W. ssp.sesquipedlis( L.) Verd]的荚色与籽色是衡量其商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关于荚色、籽色的遗传,国外曾以普通豇豆(V.un-guiculata W.ssp.unguiculata W )为材料作过较多研究,但以长豇豆为材料的研究报道很少。笔者于1978年、1981年、1983年分别以不同夹色、籽色的长豇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几种荚色的遗传及与花蕾瓣色、籽色的相互关系,试图为育种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用红嘴燕、杭州青皮、沙富青及上海红豇4个品种,根据其性状表现分成三类;(1)红嘴燕,呈淡绿蕾、淡绿荚、黑籽,(2)杭州青皮及沙富青,绿蕾、绿荚、红籽,(3)上海红豇,淡绿蕾、紫荚、红籽。并由此配置了I.(1)X(2); R.(1) X( 3); 1.( 2) X(3)3种类型的各种组合正反交(未配制上海红直X沙富育正反交),于动78年春、1981年春和秋及1983年春重复观察FI代蕾瓣色、荚色和标色的表现及F:代的分离情况。 试验结果 一、美色的遗传 不向杂交组合F;代及F。代荚色的分离结果见表1,绿荚的杭州青皮与淡绿荚的红嘴燕杂交, 3个季次数据FI代均呈绿荚,-.F。代绿荚与淡绿荚的分离符合3:1规律。沙富青X红嘴燕其F;、F。代的分离也有一致的结果。两组合正反交之间没有差异。红嘴燕与紫荚的上海红拉杂交, FI代呈紫荚,F。紫荚与淡绿荚呈3:1分离。由上述结果可谁知,绿荚与淡绿荚及紫荚与淡绿荚之间均只表现一对等位基因差异。上海红直与杭州青皮杂交,两个季次的正反交。Fig紫荚,F。分离出紫荚、绿荚和淡绿荚3种表型,分离比例符合12:3:1的规律。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可推知,本研究所选材料的菜色性状涉及两个基因位点,一个位点基因控制绿英和淡绿荚,假设分别以GI和*。表示,GI对G。为显性。另一基因位点控制紫美和非紫荚,假设为P位点,紫荚基因PI对非紫荚为显性,且已基因对G位点GI、 G 2基因存在显性上位性。用基因型表示,则所选亲本中,上海红更为PIP;G。G。,杭州青皮与沙富青为—一GIGI,红嘴燕为—一G:G。。如假定绿荚品种与淡绿荚品种在P位点上携带的基因,对美色表现均无影响,则杭州青皮(沙富青)与红嘴燕及上海红欲与红嘴燕之间实际上均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差异,故两类组合中绿荚:淡绿荚及紫荚:淡绿荚呈3:1分离。杭州青皮 X上海红at,由于P;对GIG。基因的显性上位性,紫荚:绿荚:淡绿荚呈u。3:1分离。 二、荚色与否出色的关系 分析蕾色与美色的遗传关系,结果从表2可见,绿蕾、绿美品种(杭州青皮、沙富青)与淡绿蕾、淡绿荚品种红嘴燕杂交后,正反交F;均呈绿密绿荚。F。只出现相应组的绿蕾绿荚个体和淡绿装淡绿荚个体,且两种表型呈3:1分离。淡绿蕾紫荚的上海红斑与杭州青皮杂交,17;呈绿蕾紫美,F。分离出绿蕾紫美、绿蕾绿荚、淡绿蕾紫荚和淡绿蕾淡绿荚4种表型,而未分离出绿蕾淡绿荚和淡绿蕾绿荚的个体。除了]983年春的反交结果外,这4种表型的分离呈9:3:3:1。综上所述,绿落与绿荚性状或淡绿营与淡绿荚性状很可能系一因多效或完全连锁的结果。笔者在搜集到的数百份地方品种及大量杂交后代中,从未观察到绿蕾淡绿荚或淡绿蕾绿荚的个体,似乎也可提供部份证据。但因本文涉及的材料较少,观察群体也嫌小,尚难作最后结论。 三、荚色与籽粒色的关系 荚色遗传与籽粒色遗传的关系见表3。 表3杂交类型1的结果表明,淡绿荚黑籽粒的红嘴燕与绿美红籽粒的两个品种杂交,FI呈绿荚黑籽粒,FZ分离出绿荚黑籽粒。绿荚红籽粒。淡绿荚黑籽粒和淡绿荚红籽粒4种表型,其分离比冽符合9:3:3:1的独立分配规律。杂交类型B的结果表明,红嘴燕与紫荚红籽粒的上海红拉杂交, FI呈紫荚黑籽粒,F。只分离出紫荚黑籽粒,紫荚红籽粒和淡绿荚黑籽粒3种表型,其分离比例符合2:1:1。进一步观察F。代分离,发现紫荚红籽粒与淡绿荚黑籽粒的个体后代不再分离,说明基因已纯合。由上述结果推知,上海红直携带的紫荚基因PI很可能同时控制红籽性状;而红嘴燕在P位点携带的等位基因却控制籽粒黑色,该基因虽然在荚色上相对于PI为隐性,但在籽粒色泽上则对PI的红籽为显性。如假定红嘴燕在P位点携带的基因为P。,则红嘴燕X上海红或组合中,F;基因型为P;P。,呈紫荚黑籽粒; FZ分离P;P。:PlP;:P。P。按2:1:1规律,分别表现为紫荚黑籽粒、紫美红籽粒和淡绿荚黑籽粒,与本研究的结果相符合。 讨论 据Harland‘)研究,普通更豆中紫荚对绿荚为显性,紫荚性状由单基因P控制.并发现P与黑籽基因BI处同一位点。 Mortensen和Brittinsham[‘)将P位点的紫荚基因定名为P’,黑籽粒基因定名为P‘,并认为在荚色上P’的紫荚为显性,而在籽粒色上则以P‘的黑籽粒为显性。本研究以我国长更豆的4个品种为材料,结果表明,控制紫荚与绿英(淡绿荚)性状的至少涉及两个基因位点, P位点的紫荚基因PI对控制绿荚(或淡绿荚)的Gl(或G。)基因存在显性上位性,而非简单的显隐性关系。P位点控制紫美红籽粒的PI基因与控制非紫荚黑籽粒的P。基因与前人描述的P’和Ph基因一致。本文所选用的杭州青皮及沙富青两个绿英品种,在P位点上携带的显然是另外的等位基因,但其基因作用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长豇豆荚色的遗传及其与花蕾瓣和籽粒色泽的关系@汪雁峰$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杭州310021 @张渭章$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杭州310021 @邓青$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杭州310021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多亲本多重杂交技术在矮蔓长豇豆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
作者:汪宝根;汪雁峰;李国景;吴晓花;鲁忠富;徐荣亮
关键词:多亲本;多重杂交;矮蔓;长豇豆
-
浙江省高山蔬菜产业特点及发展措施
作者:何圣米;杨悦俭;汪雁峰;郑云林;李必元;徐明飞
关键词:浙江;高山蔬菜;发展前景;产业
-
浙江省高山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何圣米;杨悦俭;汪雁峰;郑云林
关键词:浙江省;高山蔬菜;夏淡伏缺;生产品种
-
育苗期机械拂擦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和发育的影响(英文)
作者:李国景;张渭章;Benoit F;CeustermansN
关键词:
-
优质早熟西瓜新品种‘天赐608’
作者:毛伟海;张渭章;包崇来;孙丽霞;胡天华;胡齐赞
关键词:西瓜;品种;一代杂种
-
早春豇豆保护地栽培技术
作者:高迪明;张渭章;汪雁峰;吴晓花;汪宝根
关键词:
-
丝瓜新组合浙丝一号
作者:高迪明;张渭章;汪雁峰;吴晓花;汪宝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