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巫国瑞 1 ; 俞晓平 1 ; 陶林勇 1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预测;褐飞虱;白背飞虱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1997 年 30 卷 04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afurciferaHorvath)是我国水稻的两种重要迁飞性害虫,主要虫源皆来自亚洲中南半岛;最初的虫源地在湄公河三角洲,直接迁出地为红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地处热带,全年各月平均气温25~28℃;月降雨量悬殊,旱季(11~4月)可数月滴水不落,雨季(5~10月)若月降雨量超过200mm即成洪涝。红河三角洲地处亚热带,3~4月常受我国冷空气的影响。这两种热带性害虫,适宜取食和繁殖的温度下限为22℃,正与它们的迁入主峰降落地带的月平均气温巧合。对褐飞虱不利的为洪涝而对白背虱不利的为干旱。在湄公河三角洲,9~10月若出现洪涝,来年褐飞虱将不致成灾,若无洪涝即可猖獗。11~12月的月降雨量超过90mm,来年白背飞虱将猖獗而且对褐飞虱也有利;若酷旱则两种飞虱都将受到抑制。在红河三角洲,当月平均气温3月低于20℃或4月低于22℃都将使两种飞虱的迁入期延迟约半个月,尤其4月的低温还可使两者在迁入我国之前少繁殖1代。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