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可可毛色二孢菌全基因组非经典分泌蛋白的预测及致病相关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邢启凯 1 ; 王欣芳 1 ; 彭军波 1 ; 张玮 1 ; 燕继晔 1 ; 李永华 1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方果蔬病虫害绿色防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北方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关键词: 可可毛色二孢菌;葡萄溃疡病;非经典分泌蛋白;生物信息学预测;功能分析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2024 年 54 卷 001 期

页码: 102-1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500余种木本植物,危害严重.分泌蛋白在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定殖以及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经典分泌蛋白的研究较多,而对于非经典分泌蛋白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L.theobromae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238个候选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基因功能预测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碳硫裂解酶活性(Car-bon-sulfur lyase activity)通路中被富集.基于PHI-base病原-宿主互作数据库的注释信息,其中有15个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可能参与了 L.theobromae的致病过程.ApoplastP软件预测结果显示,其中4个定位于植物细胞质外体,11个定位于植物细胞内.经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证实,这些候选关键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葡萄枝条组织诱导条件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本研究结果,非经典分泌蛋白在葡萄—L.theobromae互作体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深入解析非经典分泌蛋白对L.theobromae致病力影响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可可毛色二孢全基因组分泌蛋白的预测及分析. 邢启凯,李铃仙,曹阳,张玮,彭军波,燕继晔,李兴红. 2020

[2]防治葡萄溃疡病的杀菌剂筛选与评价. 刘梅,金添,王慧,李永华,王训成,李兴红,燕继晔. 2023

[3]葡萄VvSUC27基因的克隆及病原响应表达分析. 吴佳鸿,黄金宝,刘梅,彭军波,乔广行,邢启凯. 2021

[4]桂林地区葡萄溃疡病菌分生孢子田间扩散动态研究. 娄兵海,陈爱军,白先进,李兴红,何建军,刘萍. 2015

[5]葡萄VvSUC1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上游调控因子鉴定. 吴佳鸿,邢启凯,周悦妍,白庆荣. 2023

[6]葡萄乙醛脱氢酶VvALDH10A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邢启凯,燕继晔,张玮,刘梅,富春元,李兴红. 2017

[7]葡萄溃疡病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诱导产孢方法评价. 姚晟伟,谢悦,李兴红. 2011

[8]4种杀菌剂对葡萄溃疡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病害的防治效果. 刘梅,张玮,宋雅琴,吴江,严红,李兴红. 2013

[9]中国葡萄主要品种对葡萄座腔菌的抗性评价. 张玮,姚晟伟,张国军,谢悦,李兴红,徐海英. 2017

[10]葡萄枝干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与防控策略. 王慧,李兴红,李永华,张玮,燕继晔. 2022

[11]25种杀菌剂对葡萄溃疡病菌抑制作用及其对葡萄适用性评价. 娄兵海,陈爱军,白先进,李兴红,张瑛,何建军,范七军. 2015

[12]葡萄VvERF655基因响应可可毛色二孢的表达模式及VvERF655与VvWRKY75的互作. 董梦迪,邢启凯,周悦妍,郜雨晴,张圆梦,韩彦卿. 2024

[13]洋葱AcLOX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高璐瑶,李倩,周雪梅,王勇,黄科,王永勤. 2020

[14]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Zhang Jun,张俊,Xu Jie,徐杰. 2012

[15]基于B/S架构的农产品溯源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ZHANG Yan,张燕,徐杰,陈鹏,周正,张俊,杨宝祝.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