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潢优粤禾丝苗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洪飞 1 ; 游晴如 1 ; 陈春霞 1 ; 房贤涛 1 ; 周鹏 1 ; 郑菲艳 1 ; 董瑞霞 1 ; 涂诗航 1 ; 黄庭旭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水稻;早熟;潢优粤禾丝苗;品种选育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学报

ISSN: 1008-0384

年卷期: 2022 年 37 卷 005 期

页码: 562-57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 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良常规稻资源,加强早熟优良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创制,培育杂种优势强、优质、抗病及广适应性的早熟杂交水稻新品种,满足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早熟优良杂交水稻品种需求.[方法] 以泸香90B为母本,早熟优质常规稻佳辐占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福建建阳和海南三亚两地穿梭加代育种,及福建上杭茶地稻瘟病抗性鉴定,从中筛选出早熟、大粒、优质、抗病的优良单株与Ⅱ-32A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于2013年育成早熟优质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潢达A;2016年春季在海南用潢达A与恢复系粤禾丝苗进行制种配组(潢优粤禾丝苗).潢优粤禾丝苗于2016–2017年参加福建、海南和江西等多地品比试验,2018–2020年参加福建省早稻组和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联合体区试和生产试验,考察其综合性状表现.[结果] 潢优粤禾丝苗在多地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达8100.00 kg·hm?2以上,比对照品种增产4.33%~18.76%.在福建省早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分别达8014.50 kg·hm?2、8003.70 kg·hm?2和7444.65 kg·hm?2,比对照品种T78优2155平均增产4.80%、10.93%和8.26%;在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联合体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761.25 kg·hm?2和8838.45 kg·hm?2,比对照品种五优308平均增产4.18%和3.54%;于2020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200009),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210328).[结论] 潢优粤禾丝苗是早晚兼用型、高产稳产、抗病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其早稻和晚稻米质分别达部颁一等和三等优质稻品种品质标准,可在福建全省作早稻种植和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 相关文献

[1]早熟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安优136的选育. 杨占烈,游年顺,甘雨,黄利兴,向关伦,黄宗洪,潘建惠. 2011

[2]早籼杂交稻恒丰优342的选育. 房贤涛,何花榕,谢祖钦,杨惠杰. 2019

[3]早熟优质大果杂交龙眼新品种'宝石1号'. 郑少泉,蒋际谋,邓朝军,姜帆,陈秀萍,胡文舜,许家辉,许奇志,苏文炳. 2020

[4]优质早熟大果百香果新品种蜜语的选育. 韦晓霞,梁党弟,赖瑞联,吴如健,陈发兴. 2023

[5]夏黑葡萄区域试验. 雷龑,郑铭西,刘鑫铭,陈婷,蔡盛华,范丽华,黄新忠. 2010

[6]水稻早熟糯性品系的评价鉴定. 房贤涛,黄庭旭,何花榕,谢祖钦,杨惠杰. 2016

[7]早熟杨梅新品种‘浮宫1号’的选育研究. 张泽煌,蔡辉生,卢新坤,林旗华,郑美海. 2010

[8]设施大棚丝瓜春早熟"摘心换头"高效栽培技术. 蔡章棣,薛珠政. 2021

[9]丰产早熟蜜柚-红肉蜜柚. 胡宁三,陆修闽. 2007

[10]鲜食黑糯玉米新品种闽紫糯1号的选育技术报告. 卢和顶,陈山虎,童川拉,林建新,纪荣昌. 2005

[11]福建省秋植玉米品种筛选及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廖长见,王志纯,滕振勇,陈山虎. 2013

[12]优质早熟红柿品种“早红”的选育. 金光,廖汝玉,沈清标,阙海荣,杨开繁. 2010

[13]'闽北翅果菊'新品种的选育. 黄水珍. 2023

[14]优质高产苦瓜新品种“如玉5号”的选育. 黄贤贵,张玉灿,张伟光,李祖亮,潘仰星,李洪龙. 2007

[15]^60Coγ射线诱变选育决明新品种一闽育1号圆叶决明. 郑向丽,叶花兰,王俊宏,翁伯琦,徐国忠. 2012

[16]闽育2号圆叶决明的选育研究. 王俊宏,郑向丽,徐国忠. 2014

[17]高油春大豆新品种福豆18的选育. 蓝新隆,张玉梅,胡润芳,林国强. 2023

[18]苦瓜新品种“新翠”的选育. 李祖亮,张伟光,潘仰星,张玉灿. 2012

[19]我国丝瓜品种选育与保护现状及DUS测试. 钟海丰,钟声远,陈剑锋,陈宇华,林觅,刘中华. 2024

[20]苦瓜新品种‘如玉53号’的选育. 潘仰星,李大忠,张玉灿,韩立芬,林永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