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饵剂的研制及其诱杀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田厚军 1 ; 赵建伟 2 ; 陈勇 2 ; 陈艺欣 2 ; 林硕 2 ; 魏辉 2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饵剂;诱杀效果

期刊名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ISSN: 1005-0507

年卷期: 2019 年 003 期

页码: 182-187

摘要: 通过研制环保、低毒、高效的蟑螂诱杀产品,加速蟑螂诱饵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为寻找依靠化学药剂为主防治蟑螂的替代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植物源物质、聚集信息素结合食饵对蟑螂开展了诱杀试验,通过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对3种不同配方的饵剂:配方1(PPF-A)、配方2(PPF-B)、配方3(PPF-C)的行为反应和死亡率来综合评价饵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对饵剂PPF-A、PPF-B、PPF-C的趋向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美洲大蠊对3种配方饵剂(PPF-A、PPF-B、PPF-C)的趋向反应率均低于德国小蠊.在选择取食3种饵剂(PPF-A、PPF-B、PPF-C)的情况下,德国小蠊在7 d内全部死亡;其中取食饵剂PPF-C的德国小蠊在第6 d就全部死亡,而对照组均无虫死亡.仅取食饵剂PPF-C的美洲大蠊在7 d内全部死亡.三种配方饵剂对德国小蠊的诱杀效果要高于美洲大蠊,饵剂PPF-C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的防治效果最好.

  • 相关文献

[1]美洲大蠊血淋巴抗菌活性诱导差异比较. 蓝江林,吴珍泉,周先治,林营志. 2008

[2]美洲大蠊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活性、抑菌作用测定. 阮传清,刘波,吴珍泉,苏明星,蔡怀锦,李涛. 2015

[3]美洲大蠊对肉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李忠荣,刘景,王长康,周琼. 2010

[4]美洲大蠊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小肠绒毛高度的影响. 刘昊,李忠荣,刘景,王长康,周琼. 2009

[5]美洲大蠊对低免疫力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周琼,吴珍泉,李忠荣,刘景,王长康. 2008

[6]美洲大蠊对肉鸡免疫功能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周琼,李忠荣,刘景,林虬,王长康,姜旭. 2009

[7]美洲大蠊的营养价值与饲用安全性的分析. 周琼,吴珍泉,李忠荣,林虬,刘景,王长康. 2007

[8]美洲大蠊对肉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李忠荣,刘景,王长康,周琼.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