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时亚东 1 ; 田俊策 1 ; 王国荣 1 ; 鲁艳辉 1 ; 郑许松 1 ; 吕仲贤 1 ;
作者机构: 1.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市萧山区农村农业局
关键词: 赤眼蜂;滞育;光周期;诱导始期;诱导历期
期刊名称: 环境昆虫学报
ISSN: 1674-0858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2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应用滞育技术是延长赤眼蜂货架期的可行性措施之一。为实现工厂化生产稻螟赤眼蜂滞育蜂,本研究以在3种光周期(16 L∶8 D、12 L∶12 D和8 L∶16 D)下繁育的稻螟赤眼蜂种群为材料,考察了诱导始期(寄生后发育12 h、24 h、36 h、48 h、60 h和72 h)、诱导温度(10℃和13℃)和诱导历期(14 d、21 d、28 d和35 d)对稻螟赤眼蜂滞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短光照下繁育的种群更容易进入滞育状态;寄生后发育24 h和12 h为最敏感的诱导始期,随着诱导始期虫龄的增长,滞育效果也随之下降;诱导温度对滞育也有显著影响,其中8 L∶16 D的种群在13℃下诱导的滞育率要显著高于10℃,但其他两个种群在10℃下诱导的滞育率要显著高于13℃;诱导历期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稻螟赤眼蜂的滞育率。供试稻螟赤眼蜂种群的较适宜滞育条件为8 L∶16 D下繁育的赤眼蜂种群寄生后发育12 h于13℃下诱导滞育28 d或35 d,以及寄生后发育24 h于10℃或13℃下诱导滞育35 d,滞育率可超过95%。
- 相关文献
[1]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 白琪,田俊策,鲁艳辉,臧连生,吕仲贤. 2017
[2]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赤眼蜂毒性与安全评价. 吴长兴,王强,赵学平,吴声敢,陈丽萍. 2008
[3]三唑类杀菌剂对三种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估. 祝小祥,苍涛,王彦华,吴长兴,赵学平,王强. 2014
[4]新烟碱类和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对四种赤眼蜂成蜂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王彦华,俞瑞鲜,赵学平,安雪花,陈丽萍,吴长兴,王强. 2012
[5]手性氟虫腈对意大利蜜蜂和稻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评价. 苍涛,王新全,王彦华,吴长兴,吴声敢,陈丽萍,俞瑞鲜,赵学平. 2012
[6]不同农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 俞瑞鲜,俞卫华,吴长兴,吴声敢,陈丽萍,苍涛,赵学平. 2009
[7]二化螟滞育生物钟蛋白TIME-EA4基因的克隆及时空和温度诱导表达分析. 鲁艳辉,赵燕燕,张发成,郑许松,朱平阳,吕仲贤. 2016
[8]光照度和光周期对水培薯芽菜品质的影响. 黄静艳,李臣,李欢,薛冠炜,吴列洪,陆国权.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吕海涛;李建忠;鲁艳辉;徐红星;郑许松;吕仲贤
关键词:福寿螺;水稻;危害;防控
-
四川省犍为县两种纵卷叶螟幼虫和蛹的寄生蜂种类及发生动态
作者:钱佳宁;彭成林;赵晓昱;丁柃文;徐红星;田俊策;谢馨;郭嘉雯;吕仲贤
关键词:稻显纹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寄生蜂;发生差异;寄生率
-
转基因水稻感染SRBSDV后对植株营养物质的影响
作者:何晓婵;周小军;朱丽燕;朱浩;吕仲贤;徐红星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SRBSDV;营养物质
-
亚致死浓度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经历寄主转换的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作者:郭嘉雯;成义沙;杨亚军;孙天奕;钱佳宁;鲁艳辉;徐红星;吴俨;吕仲贤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寄主转换;阿维菌素;毒死蜱;生长发育;繁殖
-
两种测报灯对浙中地区玉米田害虫的种群监测与动态分析
作者:韩海亮;章金明;董航顺;陈斌;王桂跃;徐红星;吕仲贤;赵福成
关键词:高空测报灯;自动虫情测报灯;玉米害虫;种群监测;动态分析
-
六种农药对黑斑侧褶蛙的毒理效应
作者:程宏毅;郑善坚;程福珍;蒋佳佳;张招旭;田俊策;郑荣泉
关键词:黑斑侧褶蛙;农药;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抗氧化系统
-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控效果
作者:李斌;王国荣;姚晓明;孔令锋;杨列云;黄福旦;王金友;徐红星
关键词:直播稻;化学除草;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