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冀北坝上大豆结瘤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寿鑫月 1 ; 刘智 2 ; 陈玥含 2 ; 李晨辉 2 ; 孙宾成 3 ; 孙如建 3 ; 韩德志 4 ; 鹿文成 4 ; 申永辉 5 ; 王晓波 1 ; 闫龙 2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农业农村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河北省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呼伦贝尔市农牧科学研究所

4.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

5.正定县农业农村局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根瘤数量;根瘤干重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011 期

页码: 2102-211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挖掘适应坝上生态条件的高效结瘤大豆种质,鉴定调控大豆-根瘤菌共生结瘤的遗传位点和候选基因,提高大豆共生固氮效率。【方法】以包含260份大豆种质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河北坝上室外盆栽条件下接种根瘤菌菌株USDA110。以单株根瘤数量、单株根瘤干重数值作为表型数据,结合大豆260份种质基因型数据,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大豆共生结瘤相关基因。【结果】共检测到18个与大豆根瘤数量显著关联的SNP,分别位于第2、7、8、13、18和1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2染色体上的显著关联位点BARC_2.01_Chr02_43161654_A_G是控制大豆根瘤数量的主效位点(LOD=3.89),对该位点上下游共200 kb区间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在包含BARC_2.01_Chr02_43161654_A_G的连锁区间内,共获得10个调控大豆根瘤数量候选基因,通过单倍型分析发现,Glyma.02G243200不同单倍型所对应的材料之间的根瘤数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SoyBase数据库中查询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Glyma.02G243200在根毛中表达。该基因可能是影响大豆根瘤数量的关键基因。共检测到6个与大豆根瘤干重显著关联的SNP,分别位于第6、18和20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6染色体上的显著关联位点BARC_2.01_Chr06_6069381_G_A和BARC_2.01_Chr06_6192925_T_C是控制大豆根瘤干重的主效位点(LOD=3.49和LOD=3.35),对BARC_2.01_Chr06_6069381_G_A上游100 kb和BARC_2.01_Chr06_6192925_T_C下游100 kb区间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获得14个调控大豆根瘤干重候选基因,并进行单倍型分析。其中,Glyma.06G079600和Glyma.06G079900不同单倍型所对应的材料之间的根瘤干重具有显著差异(P<0.01,P<0.001),在SoyBase数据库中查询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Glyma.06G079600和Glyma.06G079900在根中表达。这两个基因可能是影响大豆根瘤干重的关键基因。【结论】在第2染色体上发现一个与根瘤数量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在第6染色体上发现2个与根瘤干重显著相关的候选基因。

  • 相关文献

[1]大豆-根瘤菌共生结瘤能力鉴定培养条件的筛选. 赵圆,刘智,杨庆,王宇,王艳丽,闫龙,张锴,史晓蕾,刘晓燕. 2024

[2]1970-2020年间黄淮海夏大豆部分育成品种(系)结瘤能力鉴定. 史佳瑶,刘智,冯燕,魏玉,任洪雷,孙连军,闫龙,辛大伟. 2023

[3]海南短日照条件下谷子穗部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贾小平,张博,董志平,全建章,王永芳,张小梅,袁玺垒,李剑峰,戴凌峰. 2018

[4]不同光周期条件下谷子株高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贾小平,张博,全建章,李剑峰,王永芳,袁玺垒. 2019

[5]黄淮麦区北片小麦穗部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张帅,张希兰,张娜,赵明辉,乔文臣,孙丽静,李辉,傅晓艺,何明琦,纪军,李俊明. 2020

[6]洛阳、吉林生态区谷子抗倒伏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贾小平,张博,全建章,王永芳,董志平,袁玺垒,李剑峰. 2018

[7]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小麦耐草甘膦相关QTL. 赵杰,牟丽明,胡梦芸,孙丽静,李倩影,王培楠,李辉,刘小民,张颖君. 2024

[8]小麦幼苗生长习性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宋茂兴,马宏亮,赵杰,杨梦颖,李彤,黄慧娜,吴志会,陆晴. 2024

[9]外源根系分泌物对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系的影响. 于跃,刘静,邓波,刘忠宽,李佳欢,何玉娟. 2020

[10]河北省豆科绿肥作物种质资源相关共生根瘤菌资源的研究. 刘晓云,孙新新,刘昱,鲍雪银,刘忠宽,曹卫东,樊爱萍. 2015

[11]豌豆根瘤菌高效菌株的筛选. 潘亭亭,王乐,姚红丽,刘忠宽,曹卫东,刘朋飞,刘晓云. 2018

[12]接种根瘤菌环境下大豆叶形遗传及QTL定位分析. 杨永庆,陈圣男,李欣欣,赵青松,付亚书,杨春燕,张孟臣,廖红. 2021

[13]不同茬口土壤和大豆品种对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王浩,赵双进,王绍东,陈文新. 2014

[14]四种除草剂对大豆安全性研究. 樊翠芹,李香菊,王贵启,李秉华,苏立军. 2004

[15]大豆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应与分离特性研究. 赵双进,张孟臣,蒋春志,杨春燕,刘兵强,崔珏. 2005

[16]转基因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练云,梁慧珍,余永亮,王树峰,位艳丽,董薇,张孟臣,蒋春志. 2011

[17]两个不同株系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细胞的超微病变比较研究. 李文龙,王月明,侯春燕,张洁,张孟臣,王冬梅. 2008

[18]NaCl胁迫下不同大豆品种形态学变化的研究. 商蕾,张洁,张孟臣,王冬梅. 2010

[19]农杆菌介导大豆不同外植体遗传转化研究. 刘翠,李喜焕,常文锁,张春锋,张彩英. 2012

[20]非变性PAGE在鉴定大豆脂肪氧化酶类型中的应用. 马志民,蒋春志,杨春燕,马峙英,张孟臣.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