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组织培养创造抗白粉病小麦-簇毛麦染色体易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洪杰 1 ; 李义文 2 ; 张艳敏 2 ; 李辉 2 ; 郭北海 2 ; 王子宁 2 ; 温之雨 2 ; 刘志勇 2 ; 朱至清 2 ; 贾旭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石家庄,050031,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

关键词: Pm21;组织培养;易位;谷草转氨酶;SCAR;荧光原位杂交;标记辅助选择

期刊名称: 遗传学报

ISSN: 11-1914/R

年卷期: 2000 年 27 卷 07 期

页码: 608-613

收录情况: SCI ; 北大核心

摘要: 对175株普通小麦与6D/6V代换系杂种当代幼胚培养再生植株进行谷草转氨酶同工酶分析,其中来自杂交组合遗4095×RW15(6D/6V代换系)的2个植株(编号分别为98R149和98R159)GOT-V2编码的6VL特异酶带缺失,SCAR标记分析证实了这2个植株存在6VS染色体臂,以簇毛麦总基因组DNA作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进一步确定了2个植株的6V染色体与小麦染色体发生了易位。用河北省采集的白粉病混合小种接种鉴定,两个植株均表现免疫。结果为利用组织培养有目的地创造可用的易位系提供了又一个实例。

  • 相关文献

[1]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的分子鉴定和标记辅助选择. 刘志勇,孙其信,李洪杰,倪中福,杨作民,唐伯让,杨爱东,贾旭. 1999

[2]利用组织培养和辐射诱变创造高频率小麦与簇毛麦染色体易位. 李洪杰,郭北海,张艳敏,李义文,杜立群,李银心,贾旭,朱至清. 2000

[3]组织培养诱导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易位系研究. 李辉,陈孝,辛志勇,徐惠君,马有志. 2005

[4]张杂谷不同生育期同工酶特性研究. 郭秀林,张春锋,王云,刘子会,赵治海. 2012

[5]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for resistance to Septoria nodorum blotch in durum wheat. Cao, W,Hughes, GR,Ma, H,Dong, Z. 2001

[6]Different reactions to the wheat curl mite and Wheat streak mosaic virus in various wheat-Haynaldia villosa 6V and 6VS lines. Li, HJ,Conner, RL,Chen, Q,Jia, X,Li, H,Graf, RJ,Laroche, A,Kuzyk, AD. 2002

[7]与梨黑星病抗性基因连锁的AFLP标记筛选及SCAR标记转化. 张树军,张绍铃,吴俊,王迎涛,李勇,李晓. 2010

[8]小麦细胞分裂间期外源染色质的检测. 李洪杰,朱至清,杜立群,郭北海,石云素,唐顺学,李义文,贾旭. 1999

[9]谷子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刁现民. 2004

[10]薄荷的快速繁殖与栽培技术的研究. 马春红,陈霞,翟彩霞,郭秀林,崔四平,李广敏. 2004

[11]有髯鸢尾“常春黄”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张翼飞,杨俊梅. 2009

[12]谷子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与未来方向. 刁现民. 2005

[13]糜子愈伤诱导及再分化最适条件研究. 王春芳,刘晶晶,李伟,栾素荣,史慎奎,刘国庆. 2020

[14]八棱海棠耐盐株组培方法及其后代的耐盐性研究. 胡爱双,吴雅琴,程和禾,张小栋,李凯超,孙宇,王文成. 2020

[15]基于时效性分析的草莓种苗脱病毒技术. 吴永杰,李玉生,陈龙,吴雅琴,程和禾,赵艳华. 2020

[16]基因型和培养基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崔海瑞,方仁,程增书. 1991

[17]红小豆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高义平,董福双,王海波. 2013

[18]影响桑树茎尖组培快繁效率的关键因素. 魏景芳,包书丰,葛亚新,王淳,武玉璧,张进献. 1993

[19]生菜生物技术育种研究进展. 付雅丽,牛瑞生,樊建英,赵璇,王虎,刘铁铮. 2007

[20]欧李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蒋俊玲,张朝红,李扬.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