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浙南双季稻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禹 1 ; 张文勇 2 ; 张佳佳 3 ; 陈照明 4 ;

作者机构: 1.平阳县农业农村局

2.瑞安市农业农村局

3.温州市农业农村局

4.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双季稻;化肥减量;有机肥;养分吸收;土壤养分表观平衡

期刊名称: 浙江农业科学

ISSN: 0528-9017

年卷期: 2023 年 64 卷 002 期

页码: 278-281

摘要: 双季稻是浙南地区重要的水稻种植模式,探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双季稻养分周年动态的影响,对该模式周年合理施肥具有借鉴意义.本研究以浙南地区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包括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化肥减量(T3)和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4),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肥力、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T2和T3)相比,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4)显著提高土壤pH.T4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和有效钾含量相较于T2和T3处理均有提高.与常规施肥(T2)相比,T3和T4处理的早稻产量分别增加482和819 kg·hm-2;晚稻产量分别增加76和883 kg·hm-2.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T4)相较于常规施肥(T2)显著提高了双季稻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3个施肥处理(T2、T3和T4)中磷、钾均表现为表观亏损;化肥减量处理的(T3和T4)土壤氮素表观平衡,而常规施肥表现为表观盈余.

  • 相关文献

[1]有机替代对农田土壤肥力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张康宁,俞巧钢,叶静,马军伟,符建荣. 2019

[2]"一基一追"施肥模式下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对鲜食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包斐,侯俊峰,谭禾平,韩海亮,楼肖成,陈斌,赵福成. 2020

[3]水旱轮作制下稻田精准施肥技术应用效果. 叶静,叶近天,宋仿根,李建强,夏联华,赵川,符建荣. 2013

[4]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对浙优18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陈生良,戴华振,陈照明. 2023

[5]化肥减量配施缓释肥对单季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黄益孝,周家昊,陈照明,王强,马军伟,叶静. 2024

[6]控肥对双季稻病虫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黄贤夫,郑许松,陈海波,李程巧,钟列权,吕仲贤. 2020

[7]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对早稻机插栽培的产量影响. 郑晓微,吴树业,刘姗,范小娟,王建军. 2014

[8]金华市双季稻稻作方式现状及发展趋势. 房玉伟,吉洪湖,薛占奎,胡谷琅,闫川,杜佳,丁祥海. 2013

[9]金衢地区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搭配与种植方式研究. 闫川,纪国成,阮关海,洪晓富,黄益峰,陈珊宇,王岳钧. 2012

[10]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文勇,陈光辉,陈照明. 2024

[11]硫素与其他营养元素的交互作用对作物养分吸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孟赐福,姜培坤,曹志洪,徐秋芳,周国模. 2009

[12]榨菜叶还田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 温明霞,石孝均. 2007

[13]低磷胁迫对‘浙粳22’等8个晚粳稻品种苗期性状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周涯,修芬连,石建尧,叶胜海,赵宁春,陈萍萍,金庆生,张小明. 2010

[14]不同氮处理对温室膜下滴灌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岳文俊,陈喜靖,王维汉,张富仓. 2019

[15]越冬栽培番茄再生整枝对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陈小影,徐坚,刘辉,朱祝军,徐志豪. 2005

[16]高产和常规黄花菜品种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特性. 王峰,刘海天,俞巧钢,叶静,何新华,周杨,马军伟. 2022

[17]不同春大豆品种在红壤和冲积土上的适应性研究:Ⅱ.养分吸收. 朱丹华,王国法,崔政芳,李百权. 2002

[18]紫云英还田配施化肥对单季晚稻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王建红,曹凯,张贤. 2014

[19]等量蚕豆鲜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单季晚稻的影响. 王建红,张贤,曹凯,华金渭. 2015

[20]紫云英翻压量对单季晚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王建红,曹凯,张贤.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