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萍共生对水稻磷素吸收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慧芬 1 ; 应朝阳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稻田;稻萍共生;磷肥利用效率;磷肥回收利用率

期刊名称: 福建农业科技

ISSN: 0253-2301

年卷期: 2024 年 55 卷 005 期

页码: 55-59

摘要: 稻萍共生是我国传统的稻作方式,能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然而目前还鲜有研究关注稻萍共生对水稻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探讨稻萍共生处理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萍共生处理未显著改变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和有效磷含量,但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含量(P<0.05)。稻萍共生促进了水稻的磷吸收,显著增加了籽粒磷吸收量(P<0.05)和地上部总磷吸收量(P<0.05)。此外,稻萍共生还提高了水稻的磷肥回收利用率(P<0.05),说明稻萍共生处理能有效提高水稻磷肥利用效率,为水稻磷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参考途径。

  • 相关文献

[1]稻萍共生模式下闽北稻田的土壤固碳效应分析. 郑慧芬,李振武,邓素芳,陈志彤,应朝阳. 2024

[2]水肥管理措施与稻田氮磷面源污染评估. 黄东风,李卫华,王利民,林新坚,范平,邱孝煊. 2014

[3]水肥协同管理控制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研究. HUANG Dong-feng,黄东风,LI Wei-hua,李卫华,Wang Li-min. 2015

[4]寄生蜂在不同农业景观生境中的多样性. 郑云开,李金玉,姚凤銮,尤民生. 2014

[5]沼液施灌模式下稻田系统重金属风险评估. 罗旭辉,项赟,闫晶,李小女. 2022

[6]福建省农业源甲烷排放估算及其特征分析. 李艳春,王义祥,王成己,郑百龙,黄毅斌. 2013

[7]3种养殖模式澳洲淡水龙虾肌肉的氨基酸比较分析与评价. 罗钦,林兴榕,潘葳,罗土炎. 2022

[8]施用烟秆生物黑炭对红壤性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陈庆荣,王成己,陈曦,唐莉娜,刘岑薇,宋铁英,黄毅斌. 2016

[9]DGGE法与常规培养法对稻田蓝细菌多态性分析结果比较. 宋铁英,林智敏,郑伟文,LOTTA Martensson,ULLA Rusmussen. 2005

[10]稻田施用菌渣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及评价. 栗方亮,王煌平,张青,王秋营,罗涛. 2015

[11]定位施用菌渣对稻田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的影响. 栗方亮,张青,王煌平,王利民,王秋营,罗涛. 2017

[12]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损失途径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李卫华,范平,黄东风,邱孝煊. 2011

[13]稻田厌氧氨氧化菌群落结构对氮肥的响应. 宋亚娜,吴明基,林艳. 2013

[14]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稻田湿地保护探索. 郑菲艳,朱永生,蔡秋华,董瑞霞,涂诗航,张文彬,张水金. 2022

[15]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 谢华安. 2005

[16]水稻品种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朱育菁,刘波,胡桂萍,郑雪芳,史怀. 2010

[17]基于正向遗传学策略解析水稻免疫相关性状分子机制. 陈松彪. 2014

[18]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实践与展望. Hua' an Xie,谢华安. 2012

[19]福建省水稻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翁国华. 2002

[20]水稻内生细菌与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相关性. 刘波,胡桂萍,朱育菁,郑雪芳,苏明星.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