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养分优化管理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艺 1 ; 黄成东 1 ; 廖丹 1 ; 刘全清 1 ; 张朝春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养分管理;间作;生长动态;边行优势;产量;收获指数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18 年 13 期

页码: 1-7

摘要: 旨在探讨养分供应水平如何影响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形成,为建立间作小麦高产高效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为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田间试验,共设置了2个施肥处理,即农户传统管理(Con处理)和养分优化管理(Opt处理)。从小麦返青期开始,监测间作小麦在2种施肥处理下,边行和内行的分蘖数、抽穗数、扬花数动态变化及收获期的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研究结果表明,养分的优化管理显著增加了间作小麦边行及内行的有效分蘖数、抽穗数和扬花数,提高了小麦的成穗率,从而增加了平方穗数。同时,养分优化管理也增强间作小麦的边行优势,其小麦产量较传统施肥处理增产11.8%,收获指数增加16.7%。因此,在小麦/西瓜/玉米间作体系中,养分优化可通过控制物种互作,提高间作小麦边行的收获指数,促进间作小麦高产群体的建成,将有助于提高间作优势。

  • 相关文献

[1]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2015

[2]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英文).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2015

[3]不同小麦品种在麦棉套作模式中的边行优势及产量分析(英文).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2016

[4]不同小麦品种在麦棉套作模式中的边行优势及产量分析. 王树林,祁虹,王燕,张谦,冯国艺,林永增,梁青龙. 2015

[5]冀丰1982与不同作物间作的产量性状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继杰,赵红霞,王士杰,贾晓昀,和剑涵,李妙,王国印. 2020

[6]谷子与花生/大豆间作对产量效益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 崔纪菡,李顺国,刘猛,郭帅,赵宇,马俊婷,夏雪岩. 2020

[7]不同种植模式对棉花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秦文利,刘忠宽,智健飞. 2017

[8]覆膜沟灌下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动态、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范凤翠,刘胜尧,贾宋楠,李志宏,石玉芳,张立峰. 2018

[9]极早熟杏果实与新梢的生长发育动态及其相关性研究. 武晓红,赵习平,李立颖,张红霞,张宪成,袁立勇,崔启志. 2016

[10]农田养分调控对冀中南冬小麦生育期群体动态和养分浓度的影响. 孙彦铭,杨振立,杜晓东,韩宝文,贾良良. 2016

[11]不同农田产量水平下养分管理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养分效率的影响. 贾良良,李春杰,刘孟朝,韩宝文. 2012

[12]玉米-大豆间作复合体系光合特性研究. 王秀领,闫旭寿,徐玉鹏,刘忠宽. 2012

[13]冀丰1982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其生产示范效果. 朱继杰,赵红霞,王士杰,贾晓昀,李妙,王国印,潘秀芬,解辉,荆玲玲. 2021

[14]种植密度和间作豆科牧草对青贮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 赵海明,游永亮,武瑞鑫,翟兰菊,宋凤格,李源. 2020

[15]B型烟粉虱对辣椒、芹菜、黄瓜寄主选择作用的研究. 钟苏婷,李耀发,秦玉川,高占林,潘文亮. 2009

[16]南疆地区果粮间作核桃适宜株行距研究初报. 白仲奎,王学军,付友,于秋香,刘勇. 2013

[17]核桃与粮间作最佳树形研究. 白仲奎,王学军,付友,刘勇,于秋香,李扬. 2014

[18]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与效应研究. 刘忠宽,曹卫东,秦文利,智健飞,刘振宇. 2009

[19]棉花间作方式研究. 郭强,赵贵元,崔婧婧. 2024

[20]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李娟,范凤翠,石玉芳,李志宏,高丽红,刘胜尧.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