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薯对二斑叶螨繁殖的适应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方美娟 1 ; 何晓庆 1 ; 刘冬 1 ; 马雪可 1 ; 王玉波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河北省农作物抗旱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二斑叶螨;甘薯;繁殖倍数;适应性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38-41+49

摘要: 为了明确甘薯作为寄主植物对二斑叶螨室内种群扩繁的适应性,以菜豆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接虫密度和接虫部位对二斑叶螨繁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接虫密度和接虫部位下,二斑叶螨在甘薯上的繁殖倍数高于菜豆,其中,接虫密度为40头/株时二者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接虫密度为160和320头/株时二者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甘薯上,接虫密度为80头/株时二斑叶螨繁殖倍数最高,接虫密度为320头/株时繁殖倍数最低。不同接虫密度下,二斑叶螨在甘薯上的繁殖倍数顺序均为上部叶片>中部叶片>下部叶片。甘薯适合作为二斑叶螨室内种群繁殖的寄主植物,适宜的接虫密度为40~80头/株,适宜的接虫部位为上部和中部叶片。

  • 相关文献

[1]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发生与天敌、农药、其他叶螨等关系的研究. 于丽辰,许长新,贺丽敏,乔广玉. 2002

[2]7类杀螨剂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毒力测定及其评价. ^A于丽辰^B1%^A许长新^B2%^A乔广玉^B3%^A贺丽敏^B4. 2004

[3]低温胁迫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焦蕊,Jiao Rui,许长新,Xu Changxin,Yu Lichen,于丽辰,Qiao Guangyu,乔广玉,He Limin,贺丽敏,Li Litao,李立涛,Liu Jinli,刘金利. 2016

[4]敌死虫抑制二斑叶螨产卵能力测试. 于丽辰,许长新,贺丽敏,李友刚. 2000

[5]6种杀螨剂对设施桃二斑叶螨的田间防治试验. 许长新,郭培,贺丽敏,焦蕊,李立涛,李敏,马爱红. 2024

[6]甘薯野生种质资源在甘薯杂交育种中的利用. 张松树,刘兰服. 2005

[7]甘薯中β-胡萝卜素提取工艺优化. 田晴,牟德华,马志民. 2019

[8]甘薯细菌性软腐病病原鉴定. 高波,王容燕,马娟,李秀花. 2016

[9]甘薯象耳豆根结线虫的初报. Gao Bo,高波,Ma Juan,马娟. 2018

[10]河北滨海地区地被菊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郭艳超,董文琦,王文成,郑丽锦,李可晔,刘善资. 2016

[11]我国花生机械化收获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建议. 温长文,王进朝,陈思刚. 2011

[12]冀棉13号品种简介. 边云兮. 1990

[13]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冀东棉区的适应性分析. 王树林,祁虹,张谦,王志忠,林永增,李智峰,周永萍. 2011

[14]高产 抗病芝麻新品种冀航芝4号的选育及适应性分析. 徐桂真,徐婧,关中波,林国智,郭元章. 2016

[15]不同糜子品种的丰产 稳产及适应性分析. 相金英,李海权,降彦苗,朱学海,董明,耿玲玲,刘国庆. 2017

[16]冀东盐碱地不同熟性棉花品种适应性研究. 鲁雪林,王秀萍,张国新,刘雅辉. 2013

[17]不同玉米基因型缺锌胁迫适应性研究. 赵同科,曹云者,马丽敏,孙祖琰,王运华. 2000

[18]小麦新品种衡观35温光特性研究. 乔文臣,陈秀敏,魏建伟,李丁,孙书娈,孟祥海. 2010

[19]玉米新品种衡单6272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 岳海旺,卜俊周,陈淑萍,吕德智,谢俊良,彭海成. 2012

[20]不同熟性棉花品种在冀中棉区的适应性分析. 王树林,刘金华,孙国荣,许凤荣,林永增,周永萍.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