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低聚糖素对香蕉叶斑病防病增产试验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杨公正

作者: 杨公正 1 ; 肖倩莼 2 ; 余卓桐 3 ; 洪彭智 4 ;

作者机构: 1.广东原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化州)

2.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海南儋州)

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海南儋州)

4.澄迈热带果树示范基地(海南澄迈)

关键词: 低聚糖素;叶斑病;香蕉病害;防治效果

会议名称: 第四届全国农药交流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页码: 354-356

摘要: 用低聚糖素防治香蕉叶斑病,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低聚糖素与植物营养剂或微量元素混用,不能提高防治效果,但能起增产作用;低聚糖素与植物营养剂和微量元素混用,则防效与百菌清、百可宁相近,且能大幅度提高产量.与百菌清、百可宁相比,低聚糖素防治效果略低,但增产明显.

分类号: S482.2`S436.68

  • 相关文献

[1]低聚糖素对香蕉叶斑病防病增产试验. 杨公正,肖倩莼,余卓桐,洪彭智. 2003

[2]低聚糖素诱导橡胶树抗白粉病作用机制初探. 单家林,肖倩莼,余卓桐,黄武仁,郑学勤,杨公正. 2005

[3]无公害生物农药低聚糖素防治芒果炭疽病试验. 杨公正,陈永强,肖倩莼,余卓桐. 2004

[4]香蕉束顶病毒两个DNA-U3组分的鉴定及重组分析. 周朋,余乃通,章绍延,王健华,Xiong Zhongguo. 2014

[5]鱼尾葵叶斑病病原菌的基础生物学特性. 郑肖兰,余贤美,吴伟怀,李锐,鄢小宁,韩佳宇,贺春萍. 2009

[6]油棕苗期叶斑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杨兴玉,谢昌平,李静,冯朝阳,曾宪海,田婉莹,沈会芳,覃新导. 2014

[7]海南水葫芦病原真菌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王兰英,杨叶,胡坚,胡美姣. 2011

[8]海南省南繁区玉米链格孢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郑肖兰,赵爽,韩小雯,习金根,郑金龙,梁艳琼,吴伟怀,李锐,贺春萍,易克贤. 2018

[9]大蒲葵叶斑病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唐庆华,宋薇薇,余凤玉,朱辉,牛晓庆,韩超文,吴多扬,覃伟权. 2011

[10]海南假臭草叶斑病菌分离及生物学特性. 杨叶,张宇,王兰英,王萌,李超萍. 2012

[11]云南万寿菊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鲁海菊,潘柳君,李河,王传铭,郑肖兰. 2015

[12]世界香蕉叶斑病防治研究进展. 李晓娜,张慧坚,曾小红,李一萍,曾安逸,谢龙莲,董定超,曾筱芬. 2018

[13]海南三药槟榔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李博勋,王延丽,谢昌平,时涛,黄贵修. 2014

[14]云南木薯一种叶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段春芳,黄贵修,李超萍,时涛,郭容琦,李月仙,刘倩,严炜,娄予强,张林辉,刘光华. 2012

[15]澳洲坚果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柳凤,杨顺锦,詹儒林,赵艳龙. 2011

[16]锯叶棕苗期叶斑病菌(Calonectria pteridis)生物学特性及其对11种杀菌剂的毒力反应. 郑丽,杨威,覃新导,田婉莹,李静,谢昌平. 2014

[17]春雷霉素与松脂酸铜复配防治槟榔叶斑病的效果研究. 吴朝波,任承才,朱明军,韩文素,芮凯,吕朝军. 2021

[18]云南万寿菊叶斑病病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抑菌药剂研究. 鲁海菊,徐聪梅,李河,田学军,郑肖兰. 2016

[19]橡胶病害综合治理研究. 余卓桐,罗大全,谢艺贤,黄武仁,陈慕容,张运强,冯淑芬,王绍春,郑服丛. 2006

[20]生防酵母菌与金属离子协同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梁威,张蕊,杨石有,张贺,刘晓妹,蒲金基.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