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隆
作者: 李隆 1 ; 李晓林 1 ; 张福锁 1 ; 孙建好 2 ; 杨思存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北京)
2.甘肃农科院土肥所(兰州)
关键词: 种间相互作用;间作体系;玉米;蚕豆
会议名称: 第八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三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土壤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页码: 397-404
摘要: 随着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提高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间作由于具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当两种作物生长在一起时,种间竞争作用和促进作用总是伴生存在的,当竞争作用>促进作用时,表现为间作劣势;当竞争作用<促进作用时表现为间作优势,种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间作是否具有间作产量优势.本研究以蚕豆/玉米等间作方式为研究对象,应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处理为施磷与不施磷,裂区处理为蚕豆/玉米间作,蚕豆单作和玉米单作.从地下部种间相互作用的角度阐明间作产量优势产生的作物营养生态生理学基础.主要结果为:蚕豆/玉米间作具有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以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为基础的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分别为1.13-1.34和1.21-1.24,均大于1;玉米和蚕豆在间作中成熟期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均显著地高于可比面积上相应单作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而与豌豆间作的蚕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均未显著地高于单作蚕豆.在不施磷田间下,间作玉米的吸氮量并没有显著地高于单作;但在施磷条件下,间作玉米的吸氮量显著地高于单作玉米.间作使蚕豆开花期的磷营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间作蚕豆植株体内磷浓度在开花期显著地高于相应的单作.成熟期两作物的吸磷量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单作,表明这种间作体系确有改善玉米和蚕豆磷营养的作用.
分类号: S344.2
- 相关文献
[1]不同氮肥减施量下玉米针叶豌豆间作体系的产量及效益. 卢秉林,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曹卫东,吴科生,杨蕊菊,崔恒. 2021
[2]兴电灌区玉米蚕豆带田栽培模式优化研究. 霍琳,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 2012
[3]种间相互作用对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余常兵,孙建好,李隆. 2009
[4]甘肃高寒阴湿地区蚕豆苗期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 侯思雯,李敏权,杨晓明,杨发荣. 2011
[5]不同功能除草剂对蚕豆生长和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 邵扬,郭延平,闵庚梅,杨晓明. 2023
[6]甘肃省蚕豆生产现状与发展途径. 任瑞玉,杨晓明. 2005
[7]蚕豆根瘤菌的分离、筛选及其肥效研究. 王文丽,李娟,卢秉林. 2010
[8]施氮对蚕豆/玉米间作系统蚕豆农艺性状及结瘤特性的影响. 李玉英,孙建好,李春杰,李隆,程序,张福锁. 2009
[9]蚕豆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晓娟,祁旭升,王兴荣. 2009
[10]蚕豆冷冻-真空干燥工艺的优化. 张芳,张永茂,张海燕,康三江. 2013
[11]蚕豆抗除草剂咪唑乙烟酸种质资源鉴定. 张丽娟,闵庚梅,陆建英,王昶,邵扬,杨晓明. 2023
[12]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格局研究. 罗进仓,陈家章,吴海霞. 2001
[13]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1
[14]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2
[15]河西灌区玉米免冬灌施水播种节水技术研究. 包兴国,舒秋萍,杨文玉,孙建好,刘生战,李全福. 2001
[16]间作绿肥作物对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ZHANG Jiu-dong,张久东,包兴国,BAO Xing-guo,CAO Wei-dong. 2012
[17]快中子辐照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LIU Zhongxiang,刘忠祥,XU Dapeng,徐大鹏,LIAN Xiaorong,连晓荣,ZHOU Wenqi,周文期. 2018
[18]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及抗旱骨干自交系筛选. 周玉乾,寇思荣,何海军,刘忠祥,杨彦忠,王晓娟,连晓荣,周文期. 2018
[19]水氮互作对胡麻/玉米带田产量的影响. WANG Xiaojuan,王晓娟,LU Xu. 2018
[20]半干旱区周年全膜覆盖对土壤冻融特性和水热分布的影响. 王红丽,张绪成,于显枫,侯慧芝,方彦杰,马一凡.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永登县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薛莲;王成宝;杨思存;张鹏;霍琳;董星晨
关键词: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栽培技术;永登县
-
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利用对辣椒生长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吴科生;孙建好;赵建华;李伟绮;杨新强;陈亮之;何旭刚
关键词:辣椒;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利用;产量;经济效益;河西灌区
-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灰钙土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温美娟;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关键词:深松;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
-
小麦间作蚕豆体系作物生长曲线动态模拟与分析
作者:李伟绮;孙建好;李春杰;赵建华;汤莹;吴科生;陈亮之;杨新强
关键词:氮水平;小麦/蚕豆间作;生物量;生长曲线模拟
-
玉米||豌豆间作体系生产力对覆膜方式及化肥施用量的响应
作者:郑浩飞;逄蕾;孙建好;赵建华;于瑞鹏;李隆
关键词:玉米||豌豆间作;覆膜;减施化肥;养分吸收;粗蛋白产量
-
大豆品种及品种混合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大豆间作生产力的影响
作者:赵建华;李春杰;孙建好;李伟绮;吴科生;陈亮之;杨新强;郑浩飞
关键词:玉米/大豆间作;大豆品种;玉米间作混合大豆;生产力
-
NBPT和DMPP对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杨新强;孙建好;李伟绮;陈亮之;赵建华;景龙
关键词:DMPP;NBPT;产量;绿色生产;水分利用效率;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