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Bt转基因玉米株系T123抗螟性和主要农艺性状的鉴定分析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张红伟

作者: 张红伟 1 ; 谭振波 1 ; 刘欣洁 1 ; 杨华 2 ;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中心(北京)

2.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重庆)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玉米螟;农艺性状;产量;玉米杂交种;方差分析

会议名称: 2004全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创新与分子育种学术会议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304-308

摘要: 以玉米幼胚和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法将Bt基因CFMC<,ry>1A导入玉米杂交种"京玉7号(501/京24)"的亲本自交系501中,从转基因高世代材料筛选出高抗玉米螟的转基因株系T123.T123及其与京24配制的杂交种的田间食叶级别均小于2级,而且也没有观察到玉米螟在茎杆中运动的隧道,表现出高抗玉米螟.此外,对自交系501、转基因株系T123及其杂交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田间鉴定,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及性状中,除株高、穗位高外,转基因株系T123及其杂交种与相应对照间均没有表现显著差异.

分类号: S513.035.2`Q943.2

  • 相关文献

[1]Bt转基因玉米的获得及其对玉米螟的抗性分析. 张红伟,张红梅,郑祖平,陈刚,王国英,谭振波. 2003

[2]不同肥力水平下变量施肥尺度效应的理论研究. ^A薛绪掌^B1%^A陈立平^B2%^A潘瑜春^B3%^A王秀^B4%^A赵春江^B5. 2005

[3]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 2012

[4]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影响分析. 赵杨,钱春荣,王俊河,于洋,宫秀杰,姜宇博,杨国航,左辛. 2012

[5]畜禽中药添加剂药效评价模型初探. 颜亭玉,王惠川. 2015

[6]北京市大兴区南部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蒋威,郜允兵,刘玉,潘瑜春,邢世和. 2016

[7]半自然条件下几种赤眼蜂及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寄生能力比较. 张帆,王素琴,张君明,孟昭君,李德刚. 2004

[8]抗虫转基因玉米研究初报. 滕海涛,赵久然,郭景伦,王元东,邢锦锋,段民孝. 2002

[9]西瓜离体再生高效基因型材料的筛选. 孙治图,许勇,张海英,李名扬. 2008

[10]PEDV-COE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的鉴定. 满坤,张晓东,杨兵,徐福州,王金洛,吴国娟. 2012

[11]MDMV CP基因的克隆及其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刘小红,张红伟,刘昕,刘欣洁,谭振波,荣廷昭. 2004

[12]黄淮海地区不同玉米品种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落卵量与赤眼蜂(Trichogramma)对玉米螟卵寄生的关系. ^A王素琴^B1^D1%^A石洁^B2^D2%^A康总江^B3^D1%^A刘玉瑛^B4^D2. 2004

[13]黄淮海地区玉米主要害虫发生种类与危害. 王素琴,石洁,刘玉英,康总江. 2010

[14]人造卵赤眼峰对京邻二代玉米螟的控害效果研究. 王素琴,吴钜文,张芝利,张君明,罗晨. 2000

[15]利用人造卵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 王素琴,吴钜文,张芝利,宫云秀. 1999

[16]半自然条件下赤眼蜂种及品系对亚洲玉米螟卵寄生能力研究. 张帆,张芝利,黄宁兴,王素琴,李赤,孟昭君,孙彤,崔振礼. 2001

[17]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 李向龙,张立全,张晓东. 2012

[18]利用玉米作为生物反应器表达PEDV中和表位抗原蛋白. 满坤,杨兵,薛静,覃湘婕,周宏专. 2014

[19]ZmLTP3基因对玉米的遗传转化及耐盐性鉴定. 李云富,江敏,宁慧宇,张丙林,邹华文,吴忠义. 2018

[20]核酸层析法转基因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任雯,杨海侠,陈立柱,李雨峰,刘亚.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