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谢艺贤
作者: 谢艺贤 1 ; 张欣 1 ; 漆艳香 1 ; 蒲金基 1 ; 刘志昕 2 ; 张辉强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海南,儋州,571737
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致病性;RAPD分析
会议名称: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
页码: 175-180
摘要: 本文以分离自海南广东的18个香蕉枯萎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致病性测定,RAPD分析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分离自粉蕉的12个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而分离自巴西蕉的6个菌株为4号生理小种;1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的发病率与4号生理小种菌株侵染粉蕉、巴西蕉的发病率都是100﹪;来自于海南三亚市荔枝沟镇的13号菌株为强致病性的菌株,与其它5个4号小种菌株相比,差异显著;RAPD分析能区分1号4号生理小种,菌株的地理来源,致病力;引物OPM-15能用来鉴定1号和4号生理小种.
分类号: S436.68`S432.1
- 相关文献
[1]香蕉枯萎病菌pac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李松伟,黄俊生,羊玉花,杨歆璇,贾慧升. 2010
[2]香蕉ARF3基因全长克隆及其对枯萎病菌的响应特性分析. 杨浩,杜中军,徐立,唐志鹏,李志英. 2013
[3]枯萎病菌侵染后香蕉乙烯形成酶基因MaA CO及乙烯响应因子MaERF1表达水平分析. 李文彬,李春强,孙建波,彭明. 2014
[4]枯萎病菌胁迫下10个香蕉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王贵花,曾凡云,谢艺贤,王宇光,张欣,彭军,漆艳香. 2018
[5]香蕉与枯萎病菌互作中3种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研究. 胡玉林,左雪冬,步佳佳,王忠猛,谢江辉. 2011
[6]杂交竹枯萎病菌室内药剂筛选. 蔡吉苗,林世敏,刘先宝,李超萍,黄贵修. 2009
[7]香蕉枯萎病田间分布型及病原菌在植株上的分布. 刘磊,梁昌聪,曾迪,杨腊英,覃和业,王国芬,郭立佳,黄俊生. 2015
[8]生防菌绿色木霉对几种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 张新春,刘菲菲,蒋盛军,罗长辉. 2010
[9]用RAPD技术探讨冬青属苦丁茶的遗传差异、亲缘关系与分类地位. 张凤琴,刘国民,周鹏,徐立新,郭安平. 2004
[10]槟榔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RAPD分析体系的初步优化. 刘慧娟,车海彦,温衍生,罗大全. 2010
[11]油梨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分析. 刘康德,李建国,彭世清,郑学勤. 1999
[12]一种橡胶树叶片基因组DNA快速PCR扩增方法. 陈相,程汉,安泽伟,黄华孙. 2016
[13]Chelex-100法快速提取镰刀菌基因组DNA. 杨歆璇,羊玉花,杨腊英,李松伟. 2010
[14]香蕉果皮带毛突变体的鉴定与初步研究. 徐立. 2006
[15]香蕉植物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Zhong Shuang,钟爽,Ma Wei-hong,马蔚红. 2010
[16]茶树油控制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研究. 静玮,苏子鹏,朱德明,韩志萍. 2010
[17]香蕉凝集素基因启动子脱落酸诱导活性鉴定. 周雪莉,张建斌,贾彩红,刘菊华,金志强,徐碧玉. 2008
[18]香蕉果实采后淀粉磷酸化酶活性测定及其基因克隆. 徐碧玉,金志强,刘菊华,韦带莲. 2006
[19]香蕉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反义基因转化香蕉的研究. 杨小亮,李瑞珍,徐碧玉,金志强. 2006
[20]香蕉一个内切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乙烯和果实成熟的相互关系. 刘菊华,徐碧玉,张建斌,金志强.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香蕉新品种"宝岛蕉"的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
作者:程世敏;赵明;张欣;谢子四;苏祖祥;马源;谢艺贤;黄丽娜;魏守兴
关键词:香蕉;香蕉枯萎病;宝岛蕉;巴西蕉;抗性;栽培技术
-
DNA分子标记在香蕉种质资源中的应用
作者:漆艳香;赵洪;谢艺贤;喻群芳;曾凡云;彭军;张欣
关键词:香蕉;种质资源;DNA分子标记
-
抗枯萎病宝岛蕉早花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赵明;龙芳;武鹏;莫天利;黄相;苏祖祥;魏守兴;邹瑜;张欣;林志城
关键词:早花突变体;抗枯萎病;选育;香蕉
-
香蕉根际微生态及其与枯萎病防治之间的关系
作者:漆艳香;谢艺贤;彭军;曾凡云;张欣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土传病害;根际微生态;防治措施
-
香蕉枯萎病菌内源报告基因Foc4carS的鉴定及其应用
作者:彭军;曾凡云;王艳玮;漆艳香;丁兆建;王少伶;谢艺贤;张欣
关键词:香蕉枯萎菌Foc4;Foc4carS基因;类胡萝卜素;基因敲除;CRISPR/Cas9基因编辑
-
木薯花叶病毒AC4蛋白与AtPARN互作研究
作者:刘琳玉;赵平娟;符艳;刘志昕;任艳利;张秀春
关键词: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LCMV);AC4蛋白;聚腺苷酸特异性核糖核酸酶(PARN);酵母双杂交(Y2H);荧光双分子互补(BiFC)
-
香蕉黑星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艳香;谢艺贤;彭军;曾凡云;张欣
关键词:香蕉黑星病;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发生规律;真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