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霍秀文
作者: 霍秀文 1 ; 魏建华 2 ; 米福贵 3 ; 云锦凤 3 ;
作者机构: 1.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呼和浩特,010019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3.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呼和浩特,010019
关键词: 牧草生物技术;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牧草遗传育种
会议名称: 中国草学会六届二次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草业科学与技术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草学会
页码: 221-22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组织培养技术及转基因技术在牧草遗传育种的应用,分析了牧草转基因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牧草遗传改良的研究方向和克服生物技术存在弊端的措施.
分类号: S543.032`S812.4
- 相关文献
[1]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品质的研究进展. 孙重霞,张桂堂,梁荣奇,张晓东. 2009
[2]玉米淀粉生物合成及其遗传操纵. 张红伟,谭振波,陈荣军,李建生,陈刚. 2003
[3]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 常利芳,王省芬,马峙英,王立新. 2003
[4]玉米淀粉生物合成及其遗传操纵. 张红伟,谭振波,陈荣军,李建生,陈刚. 2002
[5]马蹄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周涤,王贤,罗凤霞. 2005
[6]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对红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 赵卫国,石岭,莫东发,张正伟,成正,罗凤霞,高雷. 2007
[7]鱼类细胞培养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丁学东. 1991
[8]长角豆组织培养繁育技术研究. 田小霞,姜春前,黄钦才,白彦锋,陈祥义,曲昇. 2011
[9]园林古树组培中污染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杨凤萍,邵文娜,张秀海. 2018
[10]生菜研究进展综述. 杨攀,杨诗雯,李磊,杨效曾. 2020
[11]白纹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周涤,刘克林,卫尊征,王贤,熊敏. 2015
[12]培养基酸度对皂荚茎段试管培养生长的影响. 兰彦平,顾万春,周连第,李淑英,曹庆昌. 2005
[13]葱属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梁毅,陈丽,汪李平,于春霞,田保华. 2013
[14]未成熟杏离体胚培养技术的研究. 王玉柱,张大鹏,杨丽,阎爱玲,石宏. 2000
[15]苹果矮化砧木‘SH6’组培快繁培养基大量元素配方的优化. 杨雨璋,周贝贝,李民吉,李兴亮,张军科,张强,魏钦平. 2020
[16]胶东卫矛再生体系的建立. 桑新华,张秀海,任桂芳,黄丛林,张潞生,吴忠义,田路明,古润泽. 2005
[17]葡萄器官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金万梅,董静,闫爱玲,王忆,陈梅香,韩振海. 2008
[18]草莓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韩思雨,杨明峰,常琳琳,李双桃,张运涛,周炜,柴博昊,王桂霞,董静,孙健,孙瑞,高用顺,魏灵芝,钟传飞. 2023
[19]卫矛属植物组织培养无菌苗的方法研究. 吴琰,郭宝林,鲁韧强,金万梅. 2007
[20]多枝赖草、高羊茅的组织培养和愈伤组织诱变. 葛荣朝,赵宝存,秘彩莉,郭光艳,赵茂林.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考-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陈振华;杨国航;史振鹏;吴洁;吴琼;左进华;魏建华
关键词: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共享利用
-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水平提升对策研究-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石琨;杨国航;蒋韬;魏建华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国际化人才
-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培育与全链条管理服务实践
作者:吴琼;魏建华;耿东梅;杨国航
关键词:科技成果;培育;管理服务;科研院所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自主创新工程管理实践
作者:吴洁;魏建华;左进华;吴琼;马明远;陈振华;杨国航
关键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自主创新工程;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建设
-
农业科研院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实践探索
作者:吴琼;杨国航;魏建华;王之岭
关键词:学术交流;农业科研院所;科技管理;创新文化
-
创新科研组织方式 提升科技竞争实力——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吴琼;吴洁;马明远;陈振华;魏建华;左进华;杨国航
关键词:科研组织方式;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机制;资源配置;国际交流合作;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项目推动科研院所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吴琼;杨国航;魏建华;吴洁;史振鹏;王之岭
关键词:科研院所;项目拉动;人才培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