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河北省两熟制农田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晋生

作者: 李晋生 1 ; 马吉利 2 ; 刘玉升 2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石家庄 050031

2.河北省藁城市农业局 052160

关键词: 冬小麦;夏玉米;保护性耕作

会议名称: 2006年中—加保护性耕作论坛

主办单位: 农业部

页码: 51-55

摘要: 回顾了河北省夏玉米保护性耕作简况,总结了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和体会,指出了在保护性耕作认识、免耕播种机具、市场化动作机制以及配套技术研究与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民教育、机具改进、协作攻关、培训制度等方面的解决对策

分类号: S512.110.51`S513.051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2]冬小麦晚播、夏玉米晚收增产潜力分析. 吕丽华,董志强,王学清,刘茜,张丽华,贾秀领. 2019

[3]冬小麦、夏玉米品种搭配及氮磷钾统筹施肥技术研究. 杨利华,马瑞崑,张丽华,姚艳荣,张全国,贾秀领. 2006

[4]施用氮肥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 茹淑华,耿暖,张国印,王凌,孙世友. 2015

[5]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6]不同氮肥措施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无机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孙世友,刘孟朝,张国印,茹淑华,韩宝文,王凌,贾良良. 2011

[7]水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氮利用效应研究. 吕丽华,董志强,张经廷,张丽华,梁双波,贾秀领,姚海坡. 2014

[8]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农田养分管理技术在小麦玉米农田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效果. 孙彦铭,赵姗姗,韩宝文,李春杰,刘孟朝,贾良良. 2015

[9]施氮量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耿暖,王凌,陈贵今. 2011

[10]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基础产量和地力贡献率分析. 孙彦铭,黄少辉,杨振立,刘克桐,杨云马,杨军芳,贾良良. 2018

[11]大尺度冬小麦-夏玉米微喷灌精准自动施肥增产效应. 邢素丽,杜金钟,刘孟朝,贾良良,刘学彤,赵士诚. 2019

[12]氮肥施用量对华北集约化农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耿暖,王凌,孙世友. 2015

[13]土壤肥力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一夏玉米产量 地力贡献率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郭丽,郑春莲,曹彩云,党红凯,马俊永,李科江. 2016

[14]小麦提前造墒灌水对玉米后期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党红凯,曹彩云,郑春莲,杜雄,马俊永,李科江. 2015

[15]一种新型深松、分层深施肥联合作业机. 王进朝,张西群,温长文. 2010

[16]保护性耕作和植物残体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孙海国,Francis J.Larney. 1997

[17]滨海盐碱地免耕条件下覆盖方式对棉苗光合特性及生长的影响. 冯国艺,张谦,祁虹,王树林,李智峰,王志忠,林永增. 2014

[18]保护性耕作小麦—玉米农田生态系统能流特点的研究. 孙海国,李卫,任图生,Francis J.Larney,C.Wayne Lindwall. 1995

[19]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菌周年侵染循环规律. 王永芳,董志平,陈立涛,王孟泉,刘佳,齐永志,勾建军,李秀芹,崔彦. 2024

[20]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于玲玲,郭强,赵贵元.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