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A阎冰^B1^D1%^A许云^B2^D2%^A马超^B3^D2%^A洪葵^B4^D2 1 ;
作者机构: 1.^A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 571101
关键词: 宏基因组;基因克隆;活性物质;生存环境;基因组文库;分子克隆
会议名称: 全国首届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暨全国第五届海洋生命活性物质与天然生化药物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页码: 303-307
摘要: 微生物是地球上适应能力最强的生命形式,从冰川到深海底部的热流口,它们拓殖到每一个可到达的小生境中,对极度多样的生存环境的适应造就了它们成为巨大的分子多样性自然资源。自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以来,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发已成为热点,迄今已发现12000余种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和数万种合成、半合成以及采用生物技术等手段制得的衍生物与结构修饰物,微生物来源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调节物质、酶及酶抑制剂、抗虫剂、除草剂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工农业生产及科学研究中。 本文介绍了宏基因组及其研究流程,并简述了宏基因组克隆筛选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概况,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沿用了分子克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并根据具体环境样品的特点和建库目的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步骤和对策。现以土壤环境为例,简要介绍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特点。
分类号: Q785`Q93
- 相关文献
[1]红树林土壤总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杨建,洪葵. 2006
[2]宏基因组克隆——微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途径. 阎冰,洪葵,许云,马超. 2005
[3]基于宏基因组学方法分析化肥减施对热带地区菜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黄锐,王进闯,陈淼,李勤奋. 2022
[4]我国典型森林土壤微生物驱动的氮代谢途径特征解析. 吕雪丽,赵永鹏,林清火,彭显龙,尹云锋,蒋先军. 2021
[5]基于Nimble Cloning的新型植物BiFC载体的构建和应用. 曾妍静,沈文涛,庹德财,黎小瑛,言普,高新征,周鹏. 2019
[6]海洋微生物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 ^A肖春^B1%^A洪葵^B2. 2004
[7]海洋小单孢菌AM105液体发酵生产抗生素的研究. ^A黄惠琴^B1%^A吕家森^B2%^A欧阳范献^B3%^A鲍时翔^B4. 2004
[8]热泵干燥对生咖啡豆活性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董文江,杨静园,陆敏泉,胡荣锁. 2015
[9]均匀设计超声循环提取印楝活性物质的研究. 蔡春茂,韩丙军,姜欣,周楷博,彭黎旭. 2009
[10]橡胶树枯草芽孢杆菌Czk1抑菌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 樊兰艳,贺春萍,梁艳琼,郑肖兰,吴伟怀,李锐,郑服丛. 2013
[11]红树林细胞毒活性放线菌的筛选及其所产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朱九滨,洪葵,庄令,张鹏. 2005
[12]海绵共附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A01059抗稻瘟病活性物质的分离研究. 彭杰,吴晓鹏,张开山,黄惠琴,孙前光,鲍时翔. 2009
[13]印楝活性物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 彭黎旭,韩丙军,韩汉鹏,殷宁. 2007
[14]黄皮不同部位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与抗菌作用. 徐绍成,周汉林,廖艳云,杨瑞,杨劲松. 2010
[15]一株海洋细菌的鉴定及其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 吕家森,黄惠琴,丛明,鲍时翔. 2006
[16]红树内生细菌AmS2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欧雄常,柳凤,何红,昝丽梅. 2013
[17]微波真空干燥对咖啡豆风味成分的影响研究. 程可,董文江,胡荣锁,初众,宗迎,赵建平. 2018
[18]生长期西藏荨麻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动态变化. 刘思齐,张晓庆,赵金梅,塔娜,金艳梅,卢芙萍. 2023
[19]蒸汽爆破预处理对油茶籽水代法提油品质的影响. 张善英,郑丽丽,艾斌凌,郑晓燕,杨旸,潘永贵,盛占武. 2019
[20]热泵干燥对生咖啡豆活性物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董文江,杨静园,陆敏泉,胡荣锁.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