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早钟6号枇杷高效栽培技术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黄雄峰 1 ;

作者机构: 1.黄雄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陈志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潘少林@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庄文彬@漳浦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吴溪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

关键词: 枇杷;高效栽培技术;矮干多分枝;水肥管理;抹梢促果;病虫害防治

会议名称: 第三届全国枇杷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园艺学会

页码: 112-115

摘要: 早钟6号枇杷因综合性状优异,成为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枇杷早熟品种。福建省漳浦县绥安镇京里村村民吴银法于2000年3月种植早钟6号枇杷约1000㎡(667㎡种植74株)。通过薄肥勤施、矮干多分枝等精细管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现将其栽培早钟6号枇杷连年高效益的关键技术进行整理报告,具体包括排灌两易,适当密植、采后回缩,重肥促梢、控肥控水,拉枝促花、以梢定果,合理负载、施肥灌水,抹梢促果、内套网兜、外套纸袋以及防止病虫害七个方面。

分类号: S667.3

  • 相关文献

[1]福建省‘米良1号’猕猴桃高效栽培技术. 高敏霞,赖瑞联,冯新,陈文光,胡艺贤,肖小娥,吴如健,陈义挺. 2017

[2]不同水肥耦合下双季稻氮磷吸收、利用与流失差异. 王利民,黄东风,张秉涯,潘住财. 2022

[3]水肥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黄东风,李卫华,王利民,林新坚,范平,邱孝煊. 2013

[4]春播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姚运法,曾日秋,洪建基,杨炎兴. 2013

[5]水肥管理措施与稻田氮磷面源污染评估. 黄东风,李卫华,王利民,林新坚,范平,邱孝煊. 2014

[6]有机-无机肥配施在枇杷上的效应初报. 王飞,李清华,李昱. 2003

[7]枇杷种质数量分类中系统聚类方法的探讨. 胡文舜,骆键夫,黄爱萍,许奇志,李韬,魏秀清,张立杰,郑少泉. 2009

[8]枇杷组培苗的过渡栽培. 陈扬祥,杨永青. 1992

[9]云南、贵州部分野生枇杷种质资源花序性状观察. 黄爱萍,陈秀萍,骆键夫,魏秀清,郑珊,章希娟,张小艳,许奇志,陈秀妹,郑少泉. 2010

[10]枇杷嫩枝扦插育苗研究. 余亚白,陈扬祥. 1991

[11]早钟6号枇杷结果母枝性状与果实形质的相关. 朱祥枝,陈秀萍,蒋际谋,黄聪敏,许家辉,张泽煌,刘友接. 2002

[12]枇杷花中三萜类物质的分析与评价. 姜帆,高慧颖,陈秀萍,郑少泉. 2016

[13]枇杷果实育种目标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的表现. 余东,许家辉,魏秀清,许玲,黄金松. 2008

[14]生物技术在枇杷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的研究进展. 黄爱萍,郑少泉,胡文舜,张立杰,谢丽雪,陈秀妹,张小艳. 2008

[15]枇杷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林晓姿,梁璋成,何志刚,李维新,魏巍. 2011

[16]枇杷矮化集约速生高效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研究-Ⅰ、"早钟6号"矮化、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陆修闽,郑少泉,蒋际谋,陈超,池宜寿. 1999

[17]福州市枇杷低温害预警模型及其应用. 吴仁烨,陈家豪,吴振海,赵汝汀,黄国荣,黄岩彬,林燕金,杨晓春. 2007

[18]植物乳杆菌R23酵解枇杷汁有机酸的动态分析. 林晓姿,梁璋成,何志刚,李维新,任香芸,魏巍. 2011

[19]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对口支援重庆万州为例. 刘碧云,蒋际谋,丁中文,刘荣章. 2019

[20]枇杷果实品质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的变化. 潘德灼,钟灿钰,邓朝军,卢思,蒋际谋,陈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