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外源DNA导入小麦选育抗条锈新资源的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倪建福

作者: 倪建福 1 ; 崔文娟 1 ; 曹世勤 2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关键词: 小麦;抗条锈病;外源DNA;变异材料

会议名称: 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36-36

摘要: 将高粱、玉米、谷子、小麦、长穗偃麦草、大麦、硬粒小麦等33份材料的基因组DNA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转入36份普通栽培春小麦和冬小麦,从1988到2009年,共做导入组合462份,处理小花数58200个,最后获得种子32769枚,平均结实率65.61%,产生变异株2085个,变异率为6.01%。产生的变异主要归纳为:叶色、粒色、穗型、株高、抗锈性、育性、熟性、籽粒生产力、千粒重9个方面,创造了大量具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材料,同时选育出一系列的小麦新品系,对51份外源春小麦品系材料进行了抗条锈性苗期混合菌、成株期分小种及混合菌鉴定。结果表明,全生育期表现抗病的有23份,占鉴定材料总数的45.09%,其中表现免疫近免疫的有99508-3-3-2-1-1-3等9份,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7.65%;表现免疫到高抗的有97510-6-5-1-1-5-5-1等4份,占鉴定材料总数的7.84%;表现免疫到中抗的有2001502-23-26等10份,占鉴定材料总数的19.6%。

分类号: S512.1`S435.121.42

  • 相关文献

[1]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4-8抗条锈遗传分析. 王炜,杨随庄,谢志军,欧巧明,叶春雷,曹世勤,罗俊杰. 2014

[2]51个外源DNA导入小麦新品系的抗条锈性鉴定. 崔文娟,曹世勤,倪建福. 2010

[3]外源DNA导入小麦后的变异系生物学特性及胚乳蛋白的研究. 王亚馥,陈克明,焦成瑾,周文麟,倪建福. 1995

[4]小麦及变异后代对部分农田杂草的化感效应及其防控潜力. 李兰兰,欧巧明,陈军,厚毅清,王炜,罗俊杰,陈秀兰. 2022

[5]甘肃陇南小麦品种抗条锈病鉴定与评价. 周喜旺,王娜,刘鸿燕,魏志平,王希恩,岳维云,张耀辉,贾秋珍,宋振宇. 2024

[6]高大气CO2浓度下氮素对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于显枫,张绪成,马一凡. 2010

[7]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1

[8]新型抗旱保水剂在小麦、玉米生产中的作用. 李秀君,杨封科. 2002

[9]半干旱冷凉区小麦增产新模式研究. 曹国番,李秀君. 2001

[10]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 万平,令利军,周文娟,张文俊,凌宏清,朱立煌,张相岐. 2004

[11]作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的NX-ms模式. 周宽基,王世红,刘忠祥,冯毓琴,张永生,袁明璐,王根轩. 2003

[12]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免耕栽培小麦/小麦/马铃薯轮作体系的施肥技术研究. 郭天文,侯慧芝,吕军峰,张平良,董博. 2014

[13]甘肃省小麦、大麦和燕麦主产区孢囊线虫病的分布调查. 李惠霞,刘永刚,李敏权. 2010

[14]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王晓娟,李兴林,倪建福,王亚馥. 2000

[15]导入外源DNA小麦变异类型的光合特性研究(简报). 王晓娟,孔英珍,王亚馥,庞斌双,倪建福. 2000

[16]水肥耦合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效应及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杨蕊菊,柴守玺,马忠明,车宗贤,包兴国,张久东. 2011

[17]不同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马明生,樊廷录,王淑英,李尚中,赵刚. 2010

[18]小麦锌指蛋白基因的克隆、序列与表达分析(英文). 万平,令利军,周文娟,张文俊,凌宏清,朱立煌,张相岐. 2004

[19]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不同部位作用的突变效应(英文). 卫增泉,颉红梅,张金莲,李强,高清祥. 2003

[20]氮素水平对小麦根-冠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绪成,郭天文,谭雪莲,高世铭,上官周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