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彦
作者: 王彦 1 ; 郭庆港 2 ; 鹿秀云 2 ; 李宝庆 2 ; 李社增 2 ; 马平 3 ;
作者机构: 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保定071001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0
3.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致病力检测;分子鉴定
会议名称: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
页码: 226-226
摘要: 本文利用大丽轮枝菌的特异性引物(DB 19/DB22 ),分别以采自河北、山东和河南的264株棉花黄萎菌供试菌株、2株棉花黄萎菌标准菌株(落叶型菌株T9和非落叶型菌株V97)及3株棉花枯萎菌菌株(3号小种、7号小种和8号小种菌株)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除棉花枯萎菌菌株外,264株棉花黄萎菌菌株及标准菌株(菌株T9和V97)均能扩增到大小为539by的特异性片段,说明棉花黄萎菌供试菌株及标准菌株均为大丽轮枝菌。利用大丽轮枝菌的非落叶型特异性引物(INTNDf/INTNDr)对所有黄萎菌菌株进行PCR检测,只有在菌株LY-1,SCH-1,SCH-3及黄萎菌非落叶型标准菌株V97扩增到大小为1163 by的特异性片段,而棉花黄萎菌落叶型标准菌株T9及261株供试棉花黄萎菌菌株未扩增出片段。利用大丽轮枝菌的落叶型特异性引物(INTD2f/INTD2r)对所有黄萎菌菌株进行PCR检测,除菌株LY-1,SCH-1,SCH-3及非落叶型标准菌株V97外,其他261株供试菌株和落叶型标准菌株,均扩增到大小为462 by的特异性片段。这一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有261株黄萎菌为落叶型菌系,占供试菌株的98.86%。而从辽阳采取的棉花黄萎菌株(LY-1)和从四川采集的2株棉花黄萎菌株(SCH-1,SCH-3)为棉花黄萎菌非落叶型菌系。通过切根蘸抱子法对本试验中分子方法鉴定出的6株供试落叶型、3株供试非落叶型菌株以及落叶型和非落叶型标准菌株进行温室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接菌后15天所有棉株显症,接菌后30天5株供试落叶型菌株(菌株15-2,181-1,190,HN-9和HN-10)在鄂荆1号棉花上导致落叶症状,而3株供试非落叶型菌株(菌株LY-1,SCH-1,SCH-3)、1株供试落叶型菌株(菌株DZH-1)、标准落叶型菌株(菌株T9)以及标准非落叶型菌株(菌株V97)在鄂荆1号棉花上均不表现落叶。
分类号: S435.621.24
- 相关文献
[1]西兰花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其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赵卫松,郭庆港,李社增,王亚娇,鹿秀云,王培培,苏振贺,张晓云,马平. 2019
[2]花铃期棉花黄萎病抗病与感病品种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赵卫松,郭庆港,李社增,王培培,鹿秀云,苏振贺,张晓云,马平. 2020
[3]基质中添加西兰花残体对大丽轮枝菌GFP标记菌株在棉花体内扩展的影响. 王亚娇,赵卫松,陈丹,纪莉景,李社增,孔令晓,马平. 2020
[4]菌糠对棉花黄萎病及棉花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曲远航,刘天聪,鹿秀云,李社增,郭庆港,马平. 2023
[5]棉花黄萎病生防细菌NCD-2抑菌物质提取研究(英文). 鹿秀云,李社增,马平,高胜国. 2005
[6]枯草芽孢杆菌NCD-2菌株抗菌蛋白初步分析. 孟立花,李社增,郭庆港,马平,刘大群. 2008
[7]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防细菌NCD-2的田间效果评价及其鉴定. 李社增,鹿秀云,马平,高胜国,刘杏忠,刘干. 2005
[8]Bi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英文). 李社增,鹿秀云,马平,高胜国,H. C. HUANG. 2005
[9]棉花黄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抗菌物分析. 袁洪水,马平,李术娜,胡明,朱宝成. 2007
[10]外源添加L-脯氨酸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赵卫松,郭庆港,崔钠淇,鹿秀云,李社增,马平. 2024
[11]相对病情指数表示棉花品种黄萎病抗病性的统计学解释. 李社增,马平,刘增志,陈新华,H.C.Huang. 1999
[12]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黄萎病. 鹿秀云,赵卫松,白颖,马丽,张丽红,商俊燕,苏振贺,郭庆港,张晓云,王培培,闫磊,马平,李社增. 2020
[13]中国七省(自治区)马铃薯黄萎病病情及优势病原菌致病力分析. 李社增,周洪友,鹿秀云,年冠臻,郭庆港,赵卫松,东保柱,申建芳,王培培,张晓云,闫磊,马平. 2018
[14]马铃薯健株与黄萎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其对碳源利用特征. 赵卫松,郭庆港,苏振贺,王培培,董丽红,胡卿,鹿秀云,张晓云,李社增,马平. 2021
[15]大丽轮枝菌与陆地棉互作过程中棉花次生代谢产物分析. 李社增,牛露欣,李博超,陈秀叶,刘畅,鹿秀云,郭庆港,马平,马峙英. 2020
[16]生防细菌NCD-2突变体构建及抑菌功能基因的防病作用. 孙会刚,蒋继志,李社增,鹿秀云,马平. 2006
[17]生防细菌NCD-2中抑菌功能相关基因的定位及克隆. 郭庆港,李社增,鹿秀云,马平. 2007
[18]利用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 李社增,马平,刘杏忠,H.C.Huang,陈新华. 2001
[19]相对病情指数划分棉花品种抗病性的统计学基础. 李社增,马平,HUANG H C,陈新华. 2003
[20]金银花黄萎病的病原鉴定及生防菌剂防控. 鹿秀云,商俊燕,苏振贺,郭庆港,李社增,贾海民,李耀发,马平.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贝莱斯芽胞杆菌HMB28023筛选及其抑菌物质
作者:张晓云;王雪美;丛蓉;陈秀叶;鹿秀云;李社增;郭庆港;马平
关键词:贝莱斯芽胞杆菌;灰葡萄孢菌;脂肽;生物防治
-
绿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时会影;范保杰;刘长友;王彦;王珅;张志肖;苏秋竹;田静
关键词:绿豆;萌发期;耐盐性;综合评价
-
利用合成菌群促进作物健康:进展与展望
作者:翁凌胤;栾冬冬;周大朴;郭庆港;王光州;张俊伶
关键词:合成菌群;作物健康;微生物生态;合成生物学;生物肥料
-
粒用豇豆新品种冀豇2号
作者:王彦;张志肖;时会影;王珅;沈颖超;刘长友;苏秋竹;田静;范保杰
关键词:粒用;豇豆;新品种;冀豇2号
-
耐盐绿豆新品种冀绿25
作者:王彦;范保杰;时会影;张志肖;苏秋竹;王珅;刘长友;田静
关键词:绿豆;萌发期;耐盐性;冀绿25
-
小豆全程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作者:王珅;范保杰;王彦;时会影;刘长友;沈颖超;张志肖;苏秋竹;田静
关键词:小豆;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
豇豆新品种冀豇1号的选育
作者:王彦;张志肖;王珅;时会影;沈颖超;刘长友;苏秋竹;田静;范保杰
关键词:豇豆;粒用;冀豇1号;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