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地下害虫蛴螬的生物防治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杜立新

作者: 杜立新 1 ; 王容燕 1 ; 王金耀 1 ; 曹伟平 1 ; 宋健 1 ; 冯书亮 2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0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地下害虫;蛴螬;生物防治;环境因子

会议名称: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页码: 346-350

摘要: 蛴螬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可为害多种作物,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介绍了应用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原真菌、昆虫病原线虫和寄生性捕食性天敌等生防因子防治蛴螬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蛴螬的生物防治前景进行了探讨.指出地下害虫蛴螬栖息于土壤中为害,隐蔽性很强,这对化学防治是不利的一点,但是,对于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生物防治因子却是有利的,因为土壤可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没有紫外线照射,这利于细菌、真菌和线虫对蛴螬的寄生。鉴于当前单一的生物防治措施很多情况下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同时应用多种生物防治因子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33.8

  • 相关文献

[1]5%硫线磷颗粒剂对甘薯茎线虫病和蛴螬的防治效果. 王容燕,陈书龙,李秀花,马娟. 2012

[2]河北省主要作物田地下害虫种类及其分布. 李耀发,党志红,安静杰,潘文亮,高占林. 2018

[3]对蛴螬高毒力的苏云金杆菌HBF-1菌株对氨基酸需求的研究初报. 冯书亮,王容燕,曹伟平,王金耀,范秀华. 2003

[4]金针虫室内毒力测定方法筛选. 李耀发,党志红,高占林,潘小花,潘文亮. 2014

[5]河业省地下害虫区系调查研究. 崔景岳,王宝升. 1987

[6]7种药剂对甘薯田蛴螬的防治效果. 胡亚亚,刘兰服,韩美坤,冀红柳,聂庭彬,高志远,焦伟静,胡建敏,马志民. 2019

[7]杀蛴螬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cry8基因的PCR-RFLP分析. 王容燕,张杰,冯书亮,王金耀,黄大昉,宋福平. 2005

[8]蛴螬乳状菌形态变化的研究. 张书方,万玉玲,崔景岳,王宝升. 1988

[9]金银花田东方绢金龟成虫和幼虫药剂敏感性差异及生物农药筛选. 安静杰,宋健,郭江龙,党志红,高占林,李耀发. 2023

[10]吡虫啉和噻虫胺在甘薯中的分布动态及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 王容燕,高波,盖宏宇,李秀花,陈书龙,马娟. 2024

[11]酸枣耗水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滕慧颖,马长明,刘春鹏,谢晓亮,田伟. 2020

[12]板栗全生长季树干液流及蒸腾耗水特征. 郭燕,张树航,张馨方,李颖,刘金雨,范丽颖,刘师源,高倩,王广鹏. 2024

[13]环境因子对二点委夜蛾微孢子虫侵染能力的影响. 杜立新,曹伟平,张海剑,宋健,焦玉敏,李会然,张晓. 2018

[14]白僵菌在暗黑鳃金龟防治中的应用. 冯晓洁,刘春琴,蒲娜娜,刘艳涛,席国成,王庆雷. 2012

[15]水稻稻曲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马佳,张薇,耿雷跃,李海山,徐颖莹,张启星. 2016

[16]解淀粉芽孢杆菌ZJ01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作用. 李扬,陈东玫,杨凤秋,赵国栋,贾林光,赵永波,张朝红. 2019

[17]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黄萎病. 鹿秀云,赵卫松,白颖,马丽,张丽红,商俊燕,苏振贺,郭庆港,张晓云,王培培,闫磊,马平,李社增. 2020

[18]芽胞杆菌生物防治作用机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马佳,李颖,胡栋,彭杰丽,贾楠,张翠绵,王旭,王占武. 2018

[19]葡萄叶提取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作用及有效成分分析. 杨佳瑶,张敏,申红妙,甄志先,毕秋艳,冉隆贤. 2018

[20]玉米茎基腐病防治研究进展. 沈广爽,于淑晶,郭宁,周贤龙,边强.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