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发明人: 罗涛;王煌平;张青;江枝和;翁伯琦;何炎森;李昱
专利号: CN201010183994.7
摘要: 利用菌渣作为生产复混肥造粒粘结剂的应用及制备方法,即利用双孢蘑菇培养料栽培结束后的菌渣废弃物作为复混肥造粒粘结剂方面的用途,制备时所选用的菌渣中赤红壤土占65~75%、有机质稻草及牛粪占20~30%,调节剂占4~6%。制备方法包括:添加调节剂进行堆置发酵、粉碎等工序所制成,发酵后的pH值为7.2~7.5,含水量为15~20%,细度为100~120目。本发明根据循环经济理念,将双孢蘑菇菌渣作为各种复混肥造粒用粘结剂,不仅能替代目前常用的高岭土、石粉等粘结剂,还能增加肥料的有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有利治理污染、节约成本,提高土壤肥力。
- 相关文献
[1]龙海市杏鲍菇废菌渣循环利用现状分析. 蔡志英,陈志伟,卢政辉. 2013
[2]菌渣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Li Fangliang,栗方亮. 2014
[3]水稻专用复混肥肥效试验初报. 黄永耀,黄声玉,丁洪. 2003
[4]利用城市生活污泥生产的有机—无机混配肥料在西瓜上的应用效果. 张晓耕,叶美锋,林琰,姚宝全. 2006
[5]蔬菜施用沼渣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降污优化技术研究. 许文江,章明清,洪翠云. 2017
[6]番鸭小鹅瘟病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朱小丽,程晓霞,陈少莺,林锋强,陈仕龙. 2011
[7]菌渣培养料对双孢蘑菇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影响. 柯斌榕,兰清秀,卢政辉,廖剑华. 2017
[8]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柯斌榕,廖剑华,卢政辉,兰清秀,应正河. 2021
[9]施用茶栽食用菌菌渣对茶叶产量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朱留刚,孙君,张文锦,余海燕,余孔朝. 2020
[10]菌渣施用对柑橘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影响. 王义祥,王峰,叶菁,黄勤楼,翁伯琦,黄毅斌. 2016
[11]杏鲍菇菌渣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程翊,曾辉,卢政辉,戴建清,王泽生. 2011
[12]广叶绣球菌菌渣栽培金针菇的基质试验研究. 江晓凌,马璐,应正河,杨驰,林衍铨. 2018
[13]抗生素菌渣饲料化工艺技术. 肖艳春,黄婧,林香信,陈彪. 2016
[14]发展农田秸秆菌业的技术集成与资源循环利用管理对策. 翁伯琦,廖建华,罗涛,黄勤楼,雷锦桂,江枝和,陈君琛,王煌平. 2009
[15]杏鲍菇菌渣循环栽培双孢蘑菇的配方优化. 卢政辉,廖剑华,蔡志英,曾辉,柯斌榕,兰清秀. 2016
[16]杏鲍菇和金针菇菌渣堆肥的发酵特性及双孢蘑菇栽培试验. 柯斌榕,蔡志英,卢政辉,廖剑华,兰清秀. 2018
[17]东南地区农田秸秆菌业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 翁伯琦,雷锦桂,江枝和,罗涛,黄勤楼,廖剑华,王煌平,黄秀声. 2008
[18]菌渣垫料堆肥过程碳素物质转化规律. 王义祥,高凌飞,叶菁,李艳春,翁伯琦. 2016
[19]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鸡粪堆肥过程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张慧,林戎斌,林陈强,贾宪波,苏光秋,陈济琛. 2024
[20]以菌渣为生物质燃料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及防治措施. 李艳波,史怀.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红香蕉果皮花色苷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者:洪佳敏;林宝妹;何炎森;李海明;吴水金
关键词:红香蕉;花色苷;超声提取;稳定性
-
水肥一体化模式下不同水肥套餐对蜜柚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作者:张青;孔庆波;栗方亮;黄煌伟
关键词:减量施肥;蜜柚;质量;经济效益;水肥一体化
-
基于光谱指数的琯溪蜜柚叶片钙素含量估测模型研究
作者:栗方亮;孔庆波;张青
关键词:光谱指数;估测模型;高光谱;蜜柚;钙素
-
牧草的重金属胁迫效应及修复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雅芬;周柳婷;王义祥;罗涛;黄小云;黄秀声
关键词:牧草;重金属污染;修复机制;影响因素;强化措施
-
果园红壤供氮水平季节性变化及对长期套种绿肥的响应研究
作者:钟珍梅;李春燕;邢世和;翁伯琦
关键词:豆科绿肥套种;可溶性氮;季节性变化;氮水解酶;定位试验
-
提升南方沿海四省(区)粮食产能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王义祥;王小龙;林怡;刘岑薇;叶菁;翁伯琦
关键词:粮食安全;产能提升;战略对策;南方
-
长期施肥配施DCD处理对菜地土壤N2O短期排放影响的模拟研究
作者:陈安琦;郑祥洲;郭宝玲;王煌平;张玉树
关键词:长期施肥;DCD;N2O排放;温度;培养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