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实用新型
专利权人: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明人: 王义祥;翁伯琦;叶菁;刘晖;黄毅斌
专利号: CN201420266787.1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封闭式菌蔬共作人工栽培装置,其包括封闭的栽培装置本体,培装置本体分割为食用菌培养暗室、全透明的蔬菜栽培室以及营养液箱;食用菌培养室和蔬菜栽培室相邻并由遮阳网隔开;所述食用菌培养室由隔板分隔为若干层;所述蔬菜栽培室内部底层放置有定植盘,蔬菜栽培室上方安装有开放的LED光源板人工补光系统。本实用新型利用食用菌耗氧且生长要求空气湿度相对较高的生长属性以及蔬菜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的生长特性,将食用菌与蔬菜在封闭空间内共同栽培,食用菌培养暗室和蔬菜栽培室用遮阳网隔开,既可保证食用菌生长所需的散射光的要求,同时利于实现氧碳流通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相关文献
[1]二轴旋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的研制. 陈敏,杨有泉,邓素芳,林营志,张翔. 2013
[2]稻萍鸭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探讨. 徐国忠,郑向丽,叶花兰,冯德庆. 2010
[3]红萍湿养栽培供O_2装置研制. 陈敏,刘润东,杨有泉,邓素芳,詹杰,黄毅斌. 2010
[4]回转式植物湿润栽培装置的研制. 陈敏,杨有泉,邓素芳. 2008
[5]畜禽养殖舍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 陈敏,杨有泉,邓素芳,林营志,詹杰. 2012
[6]厌氧干发酵装置的设计与运行研究. 钱蕾,林斌,官雪芳,黄菊青,徐庆贤. 2018
[7]药用蔬菜艾草的人工栽培技术. 林碧珍,张少华,邱珊莲,王伟英,刘荣章. 2017
[8]闽南9种人工栽培的野菜营养成分分析. 吴水金,李跃森,赖正锋,张少平. 2012
[9]块菌生理生态及人工栽培研究进展(综述). 胡润芳,臧春荣,黄建成. 2003
[10]石仙桃人工栽培技术. 刘保财,陈菁瑛,黄颖桢,赵云青,张武君. 2017
[11]蛹虫草工厂化栽培与系列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高凌飞,王义祥,翁伯琦. 2014
[12]不同人工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黄彪,刘文静,李巍,吴建鸿. 2022
[13]一种新的珍稀食药用菌——广叶绣球菌人工栽培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进展. 林衍铨,马璐. 2015
[14]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技术. 邹晖,林江波,李海明,王伟英. 2015
[15]闽人工栽培鼠曲草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Yang Youquan,杨有泉. 2014
[16]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高产特性及调控技术. 李义珍,郭聪华,李小萍,卓传营,张上守,郑荣和. 2005
[17]泉薯830主要菜用特性鉴定与栽培技术. 卢新建,陈诗林,吕美琴,庄卫东,付文泽. 2002
[18]冰台龙眼生产与科研比较探析. 柯碧南,翁志辉. 1997
[19]福建野生紫芝资源的开发利用Ⅰ.硬孔灵芝. 陈体强,吴锦忠,钟礼义,李晔,邱福平,林兴生,朱培根. 2006
[20]添加茭白鞘叶栽培双孢蘑菇初探. 蔡志英,卢政辉,丁中文,曾辉.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温碱化预处理对番茄秸秆堆肥过程碳氮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作者:李艳春;叶菁;刘岑薇;林怡;王义祥
关键词:高温碱化预处理;番茄秸秆;堆肥;碳损失;腐殖质碳;氮损失
-
炭基猪粪肥对叶用甘薯产量及土壤Pb、Cd钝化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岑薇;叶菁;林怡;李艳春;王义祥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畜禽粪便;重金属形态;土壤修复;金属钝化
-
有机肥替代化肥与生物炭配施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积累的影响
作者:王莎莎;陈俊玲;张晓杰;李艳春;陈华;王义祥
关键词:茶园;有机肥替代;生物炭;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土壤碳储量
-
长期施用炭基有机肥对土壤铜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李艳春;叶菁;刘岑薇;林怡;王义祥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炭基有机肥;磷脂脂肪酸;土壤呼吸
-
牧草的重金属胁迫效应及修复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雅芬;周柳婷;王义祥;罗涛;黄小云;黄秀声
关键词:牧草;重金属污染;修复机制;影响因素;强化措施
-
果园红壤供氮水平季节性变化及对长期套种绿肥的响应研究
作者:钟珍梅;李春燕;邢世和;翁伯琦
关键词:豆科绿肥套种;可溶性氮;季节性变化;氮水解酶;定位试验
-
提升南方沿海四省(区)粮食产能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王义祥;王小龙;林怡;刘岑薇;叶菁;翁伯琦
关键词:粮食安全;产能提升;战略对策;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