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次要恢复基因进行杂交作物育种的方法

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发明人: 李新奇;赵昌平;袁隆平

专利号: CN200610072717.2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次要恢复基因的杂交作物育种方法,该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A、其保持系B、和恢复系R;2)制备雄性不育保持系B的的具有次要恢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B’或B”;3)鉴定出完全雄性不育的A/B’F 1或A/B’//B”F 1(/表示第一次杂交,//表示第二次杂交,///表示第三次杂交,如此类推。下同);4)利用A/B’//R或A/B’//B”///R生产杂交作物种子。该方法可以扩大不育细胞质的利用范围,提高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选育效率,提高不育系异交能力,提高杂种杂交作物F 1的可育度及其稳定性,提高杂交作物产量水平和实现对亲本不育系的严密控制。

  • 相关文献

[1]板栗雄花败育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刘国彬,兰彦平,曹均,周连第,兰卫宗. 2013

[2]信息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朱大洲,王成,王晓冬,于春花,赵春江. 2011

[3]农用无人机多传感器遥感辅助小麦育种信息获取. 杨贵军,李长春,于海洋,徐波,冯海宽,高林,朱冬梅. 2015

[4]中国杂交小麦研究现状与趋势. 赵昌平. 2010

[5]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普通小麦雄性育性光温反应的初步研究. 孟荣华,奚亚军,马翎健,胡银岗,徐洁,刘曙东,杨存义,宋喜悦,何蓓如. 2000

[6]中国二系杂交小麦研究进展与展望. 赵昌平. 2022

[7]中国退化草地现状及其恢复方略. 孟林,高洪文. 2002

[8]冬小麦冻害灾情及长势恢复的变化向量分析. 王慧芳,顾晓鹤,董莹莹,王纪华,黄文江,郭伟,王大成,王堃. 2011

[9]奶牛亲子鉴定应用的标记和方法研究进展. 周磊,刘林,初芹,刘剑锋,王雅春,张沅. 2010

[10]农作物育种中的综合评判方法. 柏流芳,吕黄珍,朱大洲,周光华,张新伟,王成,屠振华. 2013

[11]我国作物种业数字化发展:成效、困境与前瞻. 范贝贝,李瑾,马晨. 2022

[12]农业强国目标下作物育种科技与装备创新:态势、挑战与路径. 范贝贝,李瑾,冯献. 2023

[13]近红外光谱(NIRS)分析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段民孝,邢锦丰,郭景伦,王元东,赵久然. 2002

[14]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基因的研究进展. 苏爱国,宋伟,王帅帅,赵久然. 2018

[15]作物水分和氮素的遥感监测. 王纪华,赵春江,刘良云,黄文江,王之杰,周启发. 2003

[16]水肥耦合作用及其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之杰,王纪华,赵明. 2003

[17]认识野鸟与家禽传染病互作的几个观点. 周蛟. 2013

[18]寄主植物与枯萎病菌互作机理的研究进展. 吕桂云,张海英,郭绍贵,许勇. 2010

[19]浅谈植物种质资源保存. 孟淑春,何伟明,刘庞源. 2012

[20]大白菜雄性不育系MS200712的研究简报. 张德双,张凤兰,余阳俊,赵岫云,于拴仓,汪维红,苏同兵,卢桂香.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