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中国发明申请
专利权人: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发明人: 周文钊;张燕梅;戴梅莲;陆军迎;李俊峰;林映雪
专利号: CN201110204540.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克服剑麻组织培养苗玻璃化现象的方法,该方法是在离体条件下,利用剑麻茎尖为外植体经过表面消毒后,接种到添加有6-BA的改良SH培养基上进行初代培养约45天,然后将无菌外植体接种到含有6-BA的改良SH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分化和培养,诱导出的丛芽应用诱导分化相同的培养基每45天进行继代增殖,经过生根培养可获得大量健康种苗;该方法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有效组分来控制组培苗玻璃化现象,方法简便、经济、高效,常见剑麻品种用此法生产组培苗均能有效克服玻璃化现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剑麻组培过程中玻璃化问题的探讨. 吕玲玲,孙德权,徐雪荣. 2005
[2]剑麻不定芽玻璃化过程中的细胞学和生理变化研究. 张燕梅,李俊峰,陆军迎,鹿志伟,周文钊. 2016
[3]植物组织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黄海波,淡明,郭安平,贺立卡. 2006
[4]剑麻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陈伟,徐立,李志英,李克烈. 2006
[5]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椰枣玻璃化愈伤组织调控的影响. 刘心语,王义,符海泉,李东霞,张宁,徐中亮. 2023
[6]束花石斛种子超低温保存的研究. 何明高,王瑞霞,宋希强,宋松泉,张如莲. 2010
[7]一个Hevein-like基因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江程记,高建明,张世清,陈河龙,易克贤. 2010
[8]剑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抗病种质的鉴定筛选. 郭朝铭,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易克贤,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
[9]剑麻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吕玲玲,罗萍,徐雪荣,孙德权. 2007
[10]剑麻茎腐病菌rDNA-ITS序列分析. 郑金龙,高建明,张世清,陈河龙,刘巧莲. 2010
[11]剑麻抗病育种研究回顾与展望. Gao Jianming,高建明,Zhang Shiqing,张世清,Chen Helong,陈河龙,Zhen Jinlong,郑金龙,Liu Qiaolian,刘巧莲,Yi Kexian. 2011
[12]油梨果实不同组织发育期脂肪酸和可溶性糖成分的含量变化. 葛宇,臧小平,杨莹,唐语琪,徐梓宁,马蔚红. 2021
[13]甘蔗液泡膜二羧酸转运蛋白基因ScTDT克隆与表达分析. 冯小艳,王俊刚,赵婷婷,彭李顺,王文治,冯翠莲,沈林波,张树珍. 2021
[14]秋石斛RT-q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侯天泽,易双双,张志群,王健,李崇晖. 2022
[15]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 L.)不同组织精油组分差异比较. 班兆军,陈存坤,李国鹏,于林凯,王宏鹏,孙蓉,毛建卫. 2017
[16]木薯AGPase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 王明,肖鑫辉,应东山,王琴飞,李莉萍,张如莲,叶剑秋. 2019
[17]浅析剑麻栽培技术. 习嘉民,谭施北,郑金龙,习金根. 2019
[18]剑麻EST-SSR在丝兰麻和中美麻中的通用性分析. 张燕梅,李俊峰,鹿志伟,杨子平,周文钊. 2021
[19]剑麻多倍体诱导及鉴定. 张世清,陈河龙,刘巧莲,高建明. 2019
[20]剑麻斑马纹病研究进展. 张燕梅,赵艳龙,周文钊.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剑麻AhMADS8937基因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毒性和自激活检测
作者:杨茜;徐蕾;汪询;杨子平;周文钊
关键词:剑麻;AhMADS8937;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毒性和自激活性
-
剑麻斑马纹病抗病新品种-热麻1号剑麻
作者:张燕梅;李俊峰;陆军迎;赵艳龙;鹿志伟;杨子平;柯智;周文钊
关键词:热麻1号剑麻;斑马纹病;抗性
-
剑麻均一化文库构建及PnRXLR5863靶蛋白筛选
作者:杨子平;杨倩;汪询;柯智;鹿志伟;张燕梅;谌惠邦;周文钊
关键词:RXLR效应蛋白;剑麻;均一化文库;蛋白质相互作用;斑马纹病
-
烟草疫霉PnRXLR5863的克隆及信号肽鉴定
作者:汪询;杨倩;周文钊;柯智;杨子平
关键词:剑麻(Agave sisalana);烟草疫霉;RXLR效应蛋白;信号肽
-
剑麻EST-SSR在丝兰麻和中美麻中的通用性分析
作者:张燕梅;李俊峰;鹿志伟;杨子平;周文钊
关键词:剑麻;EST-SSR;丝兰麻;中美麻;通用性
-
剑麻3种主要病害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作者:赵艳龙;李俊峰;姚全胜;何衍彪;柳凤;吴婧波;李国平;杨洁
关键词:剑麻;三种病害;研究进展;展望
-
剑麻酵母双杂交cDNA表达文库的构建及与AhKNOX2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作者:杨子平;孙艺桓;杨倩;鹿志伟;张燕梅;李俊峰;周文钊
关键词:剑麻;AhKNOX2;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蛋白质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