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植物源驱拒蚜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其开发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开发;物质;开发应用;分离;植物;提取;植物源;研究;应用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1997

摘要: 该项目通过采用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及生测技术,对多种植物及其提取物进行驱拒蚜活性研究,筛选出的香椿、臭椿叶及茎皮提取物对桃蚜、萝卜蚜具有较稳定的驱拒活性。叶碟法及盆栽植物室内生测表明,香椿、臭椿提取物对桃蚜、萝卜蚜的驱拒率分别为60%、55.6~81.8%。桃蚜对香椿、臭椿植株及其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和嗅觉选择行为等研究结果,验证了两种植物及其提取物的驱拒活性。采用低温(液N2)真空抽提分离技术,用G/M联用仪初步鉴定出提取物中9种主要化学成分。同时,对植物提取物田间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将植物提取物加入吐温80乳化剂,稀释液乳化性好,田间喷雾可防治甘蓝、油菜、白菜、萝卜等作物的蚜虫,与化学杀虫剂混用效果更好。该研究项目试验示范1200亩,节省化学农药30~50%,推广应用后可起到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等作用。根据查新检索结果分析,国内外均未见有关香椿、臭椿植株及其提取物驱拒蚜活性的报道。该研究筛选出两种驱拒蚜植物及建立的一套植物源农药提取、分离和生测方法,填补了此项空白,为新型无公害农药增添了新的来源。

  • 相关文献

[1]木犀草素的生理功能、提取、纯化及应用的研究. 杨颖,宋曙辉,徐桂花. 2010

[2]天然辣椒红色素的研究进展. 韩晓岚,胡云峰,赵学志,何洪巨. 2010

[3]树莓种子原花青素的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韩泽梅,李晓波,张玉平,赵丽芹,许奕华. 2006

[4]红外光谱技术在蜂蜜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屠振华,朱大洲,籍保平,孟超英,王林舸,庆兆坤. 2010

[5]机器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方向和发展趋势. 毕昆,赵馨,侯瑞锋,王成. 2011

[6]GIS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李冰茹,王纪华,马智宏,冯晓元. 2015

[7]温室物料电动运输车开发. 冯青春,王秀,马伟,秦贵,邹伟,谢杰. 2013

[8]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七十二钵杯育苗于持水肥高效调节装置的开发. 马伟,王秀,冯青春. 2015

[9]我国欧李的开发应用研究现状. 刘淑琴,常虹,周家华,兰彦平,姚砚武,冯翠萍. 2009

[10]北京山区特色农业资源开发. 周连第,李东伟,胡艳霞,李红. 2006

[11]评估植物胁迫性的基本要求. 李艳华,王永健. 1999

[12]植物bZIP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杨颖,高世庆,唐益苗,冶晓芳,王永波,刘美英,赵昌平. 2009

[13]基于点云数据的植物叶片三维重建. 王勇健,温维亮,郭新宇,赵春江. 2014

[14]植物叶黄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测定. 韩蕾,宋曙辉. 2005

[15]植物MAPK级联途径应答的非生物胁迫研究进展. 周秒依,任雯,赵冰兵,李韩帅,刘亚. 2020

[16]植物三维形态数字化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赵春江,肖伯祥,郭新宇,陆声链,吴升,温维亮,王雪. 2011

[17]植物三维形态交互式设计软件需求分析探讨. 肖伯祥,郭新宇,吴升,温维亮,陆声链. 2011

[18]植物表皮毛发育调控的研究进展. 李洁,张铭芳,于见丽,张秀海,杜运鹏,王庆江. 2020

[19]基于点云数据的植物叶片曲面重构方法. 孙智慧,陆声链,郭新宇,温维亮. 2012

[20]植物抗旱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唐益苗,赵昌平,高世庆,田立平,单福华,吴敬新.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