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病虫;技术;防治;农田;示范;草害;防治技术;病虫草;量化;华北;化学防治;病虫草害;合理性;低剂量;虫草;主要病虫;化学;剂量;生物;理性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1.任务来源:本成果是针对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研究,涉及到多项国家资助的项目。主要任务来源: (1)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环境相容性农药精准使用技术研究”课题(2001BA509B08); (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效减量多靶标化学防治新技术”课题(2006BAD08A03); (3)“973” 重大农业害虫猖獗危害的机制及可持续控制的基础研究项目-杀虫药剂诱导害虫再猖獗的机制课题(2006CB102003);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调控基础的研究-害虫抗药性和种群分化的分子机理(G2000016207 );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分子型及其与抗药性关系的研究(39570487);植物次生物质诱导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转录与差光谱研究(30170621);植物次生物质对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酶系诱导作用研究(39970496);棉蚜脂族酯酶基因突变与功能表达(30571232)等。 2.应用领域及技术原理:该成果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植物保护中化学防治技术。针对我国华北地区麦田、蔬菜、果树、棉花等作物主要害虫化学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剂量-反应控制针对有害生物对药剂反应遗传学上异质性的差异,进行了生物合理性低剂量有害生物的控制,在生物合理性低剂量控制有害生物理论和应用上获得了较突出的成果。 3.主要性能指标: (1)针对我国华北地区麦田、菜田、棉田、果园等主要病虫草害化学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利用剂量控制理论从种群水平的生物测定、蛋白质水平的生物化学分析、分子水平的检测等技术,结合室内和田间研究,从种群、个体、蛋白质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剂量控制有害生物的时空变化规律、敏感度差异的生化和分子机制、新药剂防治有害生物失败的风险评估等。 (2)在明确了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病虫草害的抗药性水平、对药剂反应的异质性差异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低剂量生物合理性化学防治策略及技术。 (3)首次建立了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等害虫对药剂的敏感度毒力基线,以小菜蛾、蚜虫等害虫为对象对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等药剂抗药性风险进行了评估。 (4)针对华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通过对杂草敏感度变异检测、耐(抗)药性机制、后茬作物药害等研究,提出了华北地区麦田杂草低剂量生物合理性化学防除策略及技术。 (5)通过调研国外发达国家以及FAO、EPPO和OECD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根据中国的国情,首次建立基于标准的农药应用管理体系。 4.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成果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先进性 通过查新显示出该成果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先进性,国内外没有类同的成果和论文等报道。 (1)在明确了我国华北地区主要病虫草害的抗药性水平、对药剂反应的异质性差异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低剂量生物合理性化学防治策略及技术; (2)首次建立了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等主要病虫草害对药剂的敏感度毒力基线;以小菜蛾、蚜虫等害虫为对象对氰氟虫腙、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等药剂抗药性风险进行评估。 (3)针对华北地区麦田杂草的发生特点,通过对杂草敏感度变异检测、耐(抗)药性机制、后茬作物药害等研究,提出了华北地区麦田杂草低剂量生物合理性化学防除策略及技术。 (4)通过调研国外发达国家以及FAO、EPPO和OECD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根据中国的国情,首次建立基于标准的农药应用管理体系。 5. 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 本技术在华北9省市3年累计推广应用11543万亩,平均每亩增产39.15公斤,新增产值451,939.31万元,减少药剂防治费用约9.24元,节支总额106,700.58万元,累计增加经济效益55.86亿元,效益显著。 该成果主要是以生物合理性药剂,低剂量控制病虫草害,大大减少了防治抗性病虫草害的药剂使用量,保障农产品全的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 6. 推广应用的范围、条件和前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本项目采用边研究边应用,示范与推广同步进行的措施。从2009年至2011年,病虫草害生物合理性低剂量化学防治技术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9省(市)大面积应用,三年累计推广面积11543万亩,约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5.8%。
- 相关文献
[1]对徐光启科学思想的反思. 兰巨生. 2000
[2]氮肥施用量对华北集约化农区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耿暖,王凌,孙世友. 2015
[3]2014年曲周县小麦草害情况及成因分析. 彭学可,刘全清,张宏彦. 2015
[4]桃园生草研究进展. 白瑞霞,王越辉,马之胜,贾云云. 2016
[5]新耕作制度下小麦玉米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动态及防控对策. 董志平,郝延堂,柴同海,邵立峡,李润需,姜京宇,宋银芳,董立,马继芳,甘耀进,许佑辉,李智慧. 2009
[6]几种生物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研究. 李红霞,韩秀英,马志强,张小风,王文桥,潘文亮. 2006
[7]一年两熟区农田机械化耕作循环生产模式及配套机具试验研究. 张辉辰,王惠新,李淼. 2010
[8]基于甜高粱的铅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研究. 薛忠财,杜瑞恒,李十中. 2020
[9]河北省农田杂草研究和防治进展. 王贵启. 2009
[10]农田化肥施用污染现状与对策. 李明哲. 2009
[11]阜平县农田施肥状况分析. 杜晓东,付燕燕,张贯生. 2006
[12]玉米茎基腐病防治研究进展. 沈广爽,于淑晶,郭宁,周贤龙,边强. 2021
[13]黄瓜褐斑病化学药剂防治研究进展. 纪军建,张小风,王文桥,孟润杰,韩秀英,马志强,张金林. 2010
[14]黄瓜霜霉病菌抗药性的发生及化学防治. 马辉杰,王文桥. 2010
[15]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对吡虫啉等杀虫剂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 高占林,李耀发,党志红,潘文亮. 2008
[16]8种杀菌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毒力及田间番茄灰霉病菌对咯菌腈的敏感性. 纪军建,张小风,韩秀英,赵建江,马志强,王文桥. 2012
[17]番茄灰霉病防治研究进展. 纪军建,张小风,王文桥,张金林. 2012
[18]木(木尞)种子小蜂生活习性及防治研究. 靳杏蕊,田士波,赵淑娥,杜秀英,李彦平. 1988
[19]马铃薯早疫病菌化学防治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范子耀,孟润杰,王文桥,马志强,韩秀英,张小风. 2010
[20]7种化学药剂对枣果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张朝红,李扬,刘孟军.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环磺酮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作者:高玥;黄冀楠;许贤;李杰;李秉华;赵铂锤;祁志尊;王贵启;郭建青;刘小民
关键词:环磺酮;玉米自交系;敏感性;抑制率;生理生化指标
-
设施黄瓜主要病害发生及综合防控
作者:路粉;张军;吴杰;毕秋艳;刘翔宇;赵建江;王文桥
关键词: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综合防控;精准用药
-
中国防治果蔬灰霉病的杀菌剂应用及防控关键技术
作者:赵建江;路粉;吴杰;毕秋艳;刘翔宇;韩秀英;王文桥
关键词:灰霉病;杀菌剂;化学防治;应用现状;抗药性
-
北方三省(自治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QoI类杀菌剂敏感性动态监测
作者:路粉;吴杰;李洋;孟润杰;毕秋艳;杨坡;韩秀英;王文桥;赵建江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敏感性动态;田间药效再评价
-
致病疫霉对烯酰吗啉和双炔酰菌胺的敏感性动态监测及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作者:路粉;吴杰;赵建江;毕秋艳;李洋;孟润杰;韩秀英;王文桥
关键词:致病疫霉;马铃薯晚疫病;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敏感性动态;防治效果
-
马铃薯晚疫病菌对霜脲氰抗性动态监测及药效验证
作者:路粉;孟润杰;吴杰;赵建江;李洋;毕秋艳;韩秀英;李敬华;王文桥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菌;霜脲氰;抗性动态;霜脲氰混剂;田间防治效果
-
致病疫霉对缬菌胺敏感基线的建立及抗性风险评估
作者:杨坡;吴杰;路粉;赵建江;毕秋艳;韩秀英;李洋;王文桥
关键词:致病疫霉;缬菌胺;敏感基线;抗性突变体;交互抗药性;抗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