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家蚕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多元化品种选育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种质资源;品种;多元化;资源评价;品种选育;资源;元;蚕种;多元;种质资源评价;家蚕种;家蚕;种质;蚕;创新;选育;评价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4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供应国,茧丝产量与出口量分别占全世界总量的70%和80%以上。浙江是全国蚕茧主产区,蚕业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用占全国8%的桑园面积生产了近10%的蚕茧,13%的生丝和50%的丝绸织品。浙江蚕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优良家蚕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而其物质基础有赖于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优良家蚕新品种的育成取决于所掌握的种质资源数量及对其相关性状的研究深度,且育种研究越向高水平发展,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就越显得突出。近年来,家蚕种质资源的国际战略意义也已凸现。 本项目对家蚕种质资源开展了大规模收集与整理,建立了国内最大、富有浙江特色的“一库五点”家蚕种质资源库,资源保有量809份,占全国总量的23.17%。创新了家蚕种质资源系统分类与评价方法,完成了71项性状50000余个数据调查评价,采集了4000余张不同发育时期的典型特征图像,建立了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和数据库查询系统。发现挖掘了法PS黑缟、B84等一批具有特异形态与经济性状的种质资源;利用转基因、重离子碳辐射等技术创制与定向培育了9805D、SC5、FCNP14、A147、G1等一批抗病性优、人工饲料适食性好、高含特种功能性物质及丝胶蛋白、生物反应器、蚕丝被专用等新种质,并研发了多元化蚕品种;利用地理品系融合、限性斑纹基因改造技术,培育了“秋丰×白玉”、“菁松×皓月”等主推品种的新品系;利用优良种质资源育成9对各具特色的家蚕新品种,其中4对通过省级审定。项目执行期内累计推广新品系、新品种817.94万张,增效2.95亿元。出版了《浙江家蚕种质资源》专著,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国家特殊用途化妆品批文1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7篇,其中SCI论文12篇。 研究成果对促进我省开展种质资源交流,抢占全国乃至国际家蚕育种制高点,加快新品种开发应用,推进蚕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相关文献

[1]家蚕蚕种中文文献信息系统的研究. 彭一辉,祝利莉,郑可锋,胡为群,叶少挺. 2013

[2]蚕品种进步缓慢的成因分析. 徐红玳. 2008

[3]蚕丝被生产专用家蚕新品种丝棉1号的选育. 何秀玲,杜鑫,姚陆松,陈金娥,徐霞,王永强. 2021

[4]肯尼亚茶产业与茶树资源育种研究. 陈周一琪,王志岚. 2012

[5]南瓜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 雷娟利,岳智臣,陈小央,李燕,陶鹏,赵彦婷,胡齐赞,李必元. 2024

[6]秋用蚕品种芳山×星·明的选育. 邵月华,李维斌,夏建国,曹锦如. 1990

[7]家蚕新品种春华×秋实的实验室和农村鉴定. 曹锦如,叶爱红,王永强,姚陆松. 2005

[8]夏秋蚕品种蓝天×白云的育成. 邵汝莉,唐文月,夏建国,邵月华,李维斌. 1989

[9]蚕的上簇技术. 朱俭勋. 2003

[10]中国蚕类利用简史及其茧丝性状比较研究. 蒋猷龙,李秀艳,金先德. 1993

[11]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为害的耐性和补偿作用评价. 陈建明,俞晓平,程家安,吕仲贤,郑许松,徐红星. 2003

[12]优质高效家蚕系列新品种的育成与应用. 曹锦如,周文林,何秀玲,余荣峰,陈诗,王永强,叶爱红,周金钱,姚陆松,钱文春. 2011

[13]不同瓠瓜品种耐低温能力初探. 邵美红,李国景,戴丹丽. 2001

[14]浙江省杨梅新品种选育及品种特性特性. 倪海枝,陈方永,王引,任正初. 2012

[15]高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浙粉702的选育. 王荣青,叶青静,周国治,阮美颖,姚祝平,杨悦俭. 2014

[16]黄岩本地广桔种质保存现状和研究见解. 陈方永,林媚,任伊森. 2003

[17]温郁金种质资源圃的设计与建设. 熊伟,洪涛,史俊卿,姜程曦. 2011

[18]乌梅类杨梅四倍体种质鉴定分析. 张淑文,戚行江,梁森苗,郑锡良,任海英. 2019

[19]糯玉米自交系杂优模式的初步研究与应用浅析. 谭禾平,卢德生,王桂跃,赵福成,陆国权. 2011

[20]辐射诱变创制水稻新种质研究进展及浙粳99突变体库的建立. 柳梦林,张萍,叶胜海,翟荣荣,叶靖,朱国富,张小明.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