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海南槟榔黄化病病原鉴定及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检测技术;鉴定;技术;槟榔;检测;病原鉴定;分子检测技术;技术研究;分子检测;黄化;海南;槟榔黄化病;分子;病原;研究;海;黄化病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本研究对海南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历史、分布范围及病害症状及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通过大田流行规律调查、电子显微镜观察、四环素族抗菌素注射诊断、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等研究确定引起海南槟榔黄化病的病原为植原体(Phytoplasma),属16Sr I组 明确了海南槟榔黄化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病害。在病原鉴定的基础上,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槟榔黄化病植原体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体系,并开发出了快速检测试剂盒,优化了检测技术体系。与常规的PCR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污染率低、特异性高、适合批量检测等特点,在检验检疫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成果为生产部门所急需,对槟榔黄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对保证槟榔种植业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是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华南特种林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室,1978年更名为植物保护研究所,2002年10月,更名为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是“农业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和“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本所立足于热带、南亚热带地区,面向国际热带农业科学研究前沿,以天然橡胶、香蕉、木薯、芒果、椰子、荔枝、甘蔗等主要热带经济作物为研究对象,以作物或区域为单元,突破、集成重要有害生物预警监测与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热带农林重要病虫草害防控和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体系,解决热带农林重要病虫草害及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和热带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科技问题和技术需求,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为热区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本所在热带农林重大病虫草害和重要外来入侵生物的预警和控制技术、热区植物保护资源的创新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病原物致病性功能基因组学分析、热带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热带农业产地安全性评价等领域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热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 相关文献

[1]槟榔黄化病病原研究及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唐庆华,宋薇薇,于少帅,牛晓庆,覃伟权. 2021

[2]槟榔黄化病“该防”还是“该治”. 车海彦,曹学仁,禤哲,罗大全. 2018

[3]槟榔黄化病病原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车海彦,曹学仁,罗大全. 2017

[4]槟榔黄化植原体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林兆威,孟秀利,唐庆华,牛晓庆,宋薇薇. 2024

[5]槟榔种苗和采摘工具的植原体检测. 林兆威,宋薇薇,唐庆华,牛晓庆,王宇航,孟秀利. 2022

[6]槟榔黄化病叶片差异表达蛋白筛选与鉴定. 曾莉娟,李涛,王健华,张雨良,刘志昕. 2010

[7]黄化病槟榔园中8种植物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朱安娜,于少帅,苏莉惠,刘丽,宋薇薇,阎伟. 2023

[8]海南槟榔黄化植原体分子检测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于少帅,宋薇薇,覃伟权. 2021

[9]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槟榔叶片黄化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禤哲,车海彦,曹学仁,贺延恒,罗大全. 2021

[10]海南槟榔黄化病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蔓延原因分析. 曹学仁,车海彦,罗大全. 2016

[11]槟榔主要病虫害研究进展. 孟秀利,宋薇薇,唐庆华,牛晓庆,李朝绪,钟宝珠,吕朝军,黄山春,覃伟权. 2021

[12]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张静雅,何衍彪. 2019

[13]海南首次报道双线嗜粘液蛞蝓危害槟榔. 牛晓庆,周焕起,林兆威,刘博. 2021

[14]海南低产槟榔园产量调查研究. 董志国,李艳,刘立云,王萍. 2008

[15]海南槟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陈君,韩轩,刘立云,冯美利,李专,秦海棠. 2011

[16]海南槟榔种苗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黄丽云,朱辉,刘立云,周焕起,刘帆. 2024

[17]新形势下海南槟榔产业发展SWOT分析. 陈君,刘立云,黄丽云,周焕起,王恩群,陈红漫. 2024

[18]海南首次发现检疫性害虫褐纹甘蔗象危害槟榔. 吕朝军,钟宝珠,符生波,杜尚嘉,覃伟权. 2022

[19]海南本地槟榔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研究. 刘蕊,黄丽云,李和帅,沈雁,范海阔. 2012

[20]槟榔寒害调查研究. 董志国,刘立云,王萍,李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