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人工配制海水工厂化水产养殖系统设计及养殖配套技术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技术;系统;养殖系统;海水;水;工厂化水产养殖;工厂;工厂化;养殖;配套技术;设计;系统设计;人工;水产;配制;海;水产养殖;配套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中心

获奖时间: 2004

摘要: “人工配制海水工厂化养殖系统设计及养殖配套技术”属水产学,适用于水产养殖行业。 本项目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 1、利用人工配制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的养殖池、供氧系统、循环水管路、水处理系统及供电系统的设计。 2、人工海水配方研究。 参考天然海水中各组分含量,并考虑到养殖海产品幼体和成体对海水成分变化适应能力的不同,配制出适用于海水鱼苗养殖、淡化和成鱼养成配方。 3、做了最低耐受盐度试验、淡化速度试验和池塘养殖试验的三种方法对花鲈的淡化技术进行研究,并研究完全淡水池塘养殖的可行性。 4、做了最高耐受盐度、海化速度和品质分析等试验对罗非鱼的海化技术进行研究。 5、研究了海化后的罗非鱼和淡化后的鲈鱼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单位水体产量;解决了工厂化养殖车间设计、人工海水配制技术、海水鱼淡化技术、淡水鱼海化技术等技术问题。 创新点: 1、利用人工配制海水,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完成了海水鱼淡化技术研究与规模生产,在国内外尚属首例。 2、利用人工配制海水,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完成了淡水鱼海化技术研究与海化后鱼肉质变化测定,在国内外尚属首例。 3、本项目将淡化鱼苗提供给养殖农户,养成后回收并进行海化,明显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为内陆地区发展海水鱼养殖开创了崭新、切实可行的途径,该技术模式在国内外尚属首例。 目前,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已经推广到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新疆等地的2000多亩水面,带动400余户渔农致富,新增渔业产值4000余万元。该项目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将会开创海淡水转移养殖的新思路,为内陆地区发展海水鱼养殖提供海水来源、养殖方式及配套养殖技术,极大推动内陆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 相关文献

[1]蓝鳃太阳鱼生物学特征及其应用前景. 胡逸农. 1991

[2]水产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设计. 赵丽,刘学馨,吉增涛,孙传恒. 2014

[3]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七.五"科技成果经济评价. 田春恩,郑一勇,邢国山,周启才,金乐,程杰. 1992

[4]丽色画眉(Eragrostis spectabilis)耐盐特征研究. 陈超,刘潇红,张奇,刘宏,袁小环. 2015

[5]漩涡辅助液液微萃取和气相色谱法分析水样中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残留. 张学博,王德,赵尔成,朱晓丹,贾春虹,贺敏,陈莉,余苹中. 2010

[6]北京近郊养殖场环境中砷含量及其形态分析. 计峰,王立平,宋曙辉,黄建国,先宏,胡真虎. 2017

[7]鲟鱼养殖专家系统设计与初步实现. 牛艳刚,丁文,马莉. 2003

[8]水稻病虫害诊断模型构建及系统的实现. 孙传恒,唐启义,唐洁,程家安,杨信廷. 2006

[9]陆地观测卫星图像模拟技术研究. 徐大琦,杜永明,林军,杨贵军,刘强,柳钦火,沈占锋. 2015

[10]基于“互联网+”的城乡信息服务平台设计研究. 李瑾,高亮亮. 2017

[11]基于WebGIS的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构建. 宫彦萍,黄文江,潘瑜春,徐新刚,刘良云,王纪华,阎广建. 2008

[12]UCC/EAN-128条码在农产品安全追溯中的应用. 杨信廷,孙传恒,钱建平,陈立平,刘学馨. 2007

[13]基于姿态实时监测的多路精准排肥播种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3. 祝清震,武广伟,罗长海,魏学礼,王晓鸥,孟志军. 2018

[14]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于景鑫,杜森,吴勇,钟永红,张钟莉莉,郑文刚,李文龙. 2020

[15]基于阿里云的无土栽培营养液信息采集系统. 王莹,乔晓军,姚世元,王志彬. 2022

[16]基于姿态实时监测的多路精准排肥播种控制系统研究. 祝清震,武广伟,罗长海,魏学礼,王晓鸥,孟志军. 2018

[17]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五十四 温室栽培输送设备试验. 马伟,王秀,刘旺,王晓平,冯青春. 2013

[18]污泥工厂化好氧发酵中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 熊建军,刘建斌,高洪波,张淑彬,殷晓芳,王幼珊. 2015

[19]支持分布环境的农产品协同追溯平台构建. 钱建平,范蓓蕾,李洁,李小刚,赵丽,王铄今,史策. 2017

[20]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研究. 孙妮娜,秦向阳,杨宝祝,陈雨海.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