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苜蓿草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技术;关键技术;草产业;产业;生产;技术研究;化生;关键;苜蓿;苜蓿草;产业化;产业化生产;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本成果系浙江省重大攻关项目“苜蓿草优化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编号:2004C12026-(2))”的研究成果。该项目针对浙江省蛋白质饲料短缺的现状,以高蛋白豆科饲草-苜蓿的开发利用为目标,利用产能低下的土地资源(红黄壤、海涂),从苜蓿生产、加工、利用等关键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苜蓿草产业化生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筛选出7个适合不同低产能土壤种植的优良苜蓿品种,其中WL-4167、WL-324、 Arriba和多叶王,适合在海涂盐碱地种植;WL-525HQ、盛世、WL-414适合在红黄壤地区种植。研究建立了红黄壤地区苜蓿草优质高产栽培障碍性因素改进技术(石灰改良、钙镁磷底肥、平衡施肥),提高了苜蓿的生物产量,每亩的生物产量最高可达7019千克。   2、研制出具有4项自主知识产权、能效和自动化程度高、饲草清洁度优的饲草烘干机设备,为苜蓿草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探索了叶蛋白生产工艺,提高了苜蓿草的附加值。当苜蓿草汁的浓缩温度为90℃、pH值为5的时候,叶蛋白的提取效率最高。   3、系统探明了苜蓿在南方不同生育阶段的营养价值变化规律,确定了浙江省利用苜蓿生产干草最佳时期为现蕾期;通过系统研究,提出了苜蓿在猪、鸭、鸡、鹅、兔、羊等不同畜禽上的优化利用技术,提高了苜蓿产品的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改善了畜产品品质,降低了饲料成本,节约传统蛋白饲料5.7﹪~10﹪。   4、研究首次发现鸭利用苜蓿草粉的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公鸭明显强于母鸭);饲喂苜蓿草粉可促进鸭生长;显著增加鸭盲肠指数,提高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及其隐窝深度;提高免疫性能;促进体内的胆固醇代谢,降低血脂,减少脂肪合成,进而改善胴体特性和肉质;增加后肠道优势菌群种类和微生物区系多样性,并主要诱导枯草芽孢杆菌等肠道有益菌的生长。   项目实施期间,在红黄壤和海涂地区分别建成了近3000亩、5000亩的优质高产牧草示范基地,推广种植苜蓿草4.05万亩;建立了一个年产5000多吨干草加工厂和一个年产2000吨的饲草秸秆综合加工厂,为苜蓿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苜蓿草优化利用技术覆盖畜禽244.47万头(羽),累计新增种、养殖产值20506万元,增效3738.71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4篇;出版编著1册;获授权专利4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专利3项。   浙江省人多地少,人均粮食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饲料粮几乎全部依赖外省调入和国外进口,严重制约了我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畜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我省畜牧业产值平均每年以9.22﹪的速度递增,对饲料需求不断增加;而人增地减的双重压力,通过增加粮食提高饲料供给的空间十分有限,饲料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其中蛋白质饲料资源尤为明显。据估计,目前全国饲料粮缺口6000万吨,其中蛋白质饲料缺口3000万吨;浙江省饲料粮缺口达400多万吨。未来人均动物产品量的增加只能通过提高转化效率及开辟非粮食饲料资源,走节粮型养殖业的道路来实现。   苜蓿作为最理想的蛋白质生产作物之一,其营养价值、经济效益、生态功能、开发潜力等优势早已有共识,有关部门已把苜蓿生产置于改革传统农业结构,建立生态农业模式的高度来认识,苜蓿也成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首选作物被推广。   本成果筛选出7个适合不同低产能土壤(海涂盐碱地和红黄壤)种植的优良苜蓿品种;研究建立了红黄壤地区苜蓿草优质高产栽培障碍性因素改进技术;研制出具有4项自主知识产权,能效、自动化程度高,饲草清洁度优的饲草烘干机设备;提出了猪、鸭、鸡、鹅、兔、羊等不同畜种优化利用苜蓿的技术,提高了动物生产性能,改善了畜产品品质,降低了饲料成本,节约传统蛋白饲料5.7﹪~10﹪。该项成果先进实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对南方农区苜蓿草产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畜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 相关文献

[1]南方冬(春)播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副产品多梯度利用. 金关荣,胡镇修,傅福道,彭源德,刘正初,李金先,王云琴,蔡为民,金群力. 2004

[2]不同处理方法对自然晒制苜蓿干草的影响. 周卫东,黄新,王亚琴,陈维虎,蒋永清. 2006

[3]山核桃林下套种多花黄精试验初报. 王雅娟,高媚,何浙华,姜武,刘彩娟,谢吉林,丁德根,陶正明,余琳. 2019

[4]白术在浙南的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张旭乐,郑坚,陶正明,李林,刘雪芬. 2006

[5]温室切花红掌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王凯星,肖金平,闫蕊洁. 2018

[6]浙江巨峰葡萄露地改大棚促早兼避雨栽培关键技术. 陈再宏,程建徽,吴江. 2011

[7]浙江白肉枇杷避雨设施栽培技术. 陈俊伟,孙钧,周晓音,李晓颖,徐红霞,朱治龙,张林,陈翔,王朝丽. 2017

[8]杨梅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梁森苗. 2000

[9]茭白-鳖共育模式的效益分析及关键技术. 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李芳,马雅敏,施德云,周锦连. 2022

[10]番茄浙樱粉1号高品质栽培模式效益分析及关键技术示范. 姚祝平,肖文铎,关思慧,阮美颖,周国治,王荣青,叶青静,万红建,叶璐,程远. 2023

[11]杨梅树精准修剪方法及其关键技术要点. 梁森苗,邹秀琴,武峥,周晓音,郑锡良,戚行江. 2014

[12]稻鳖综合种养关键技术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分析. 江云珠,楼光明,杨帅,李真,姚佳蓉,戴芬. 2024

[13]杨梅季后话杨梅:台州杨梅产业要理性发展. 陈方永. 2005

[14]农科院创办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浅析. 何丁喜,陈国定. 2006

[15]浙江海洋农业及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研究. 方豪,赖齐贤,戴丹丽,苗苗,邓钱生. 2018

[16]温州茶花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张旭乐,郑坚,潘锡东,钱仁卷,刘洪见,黄建,马仁翻,孔强. 2018

[17]浙江省油橄榄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朱申龙,傅庆林. 2016

[18]近年韩国发展香橙产业的运作及其启示. 程绍南. 2012

[19]中国设施园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陈杰,杨祥龙,周胜军,陈杰,朱育强,樊琦. 2005

[20]浙江省高山蔬菜产业特点及发展措施. 何圣米,杨悦俭,汪雁峰,郑云林,李必元,徐明飞.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