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产、高油、广适油菜新品种浙油50的选育与推广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品种;高油;油菜新品种;广适;选育;新品种;浙油50;油菜;推广;高产

第一完成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浙油50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高油份、广适应性、适宜机械收获的油菜新品种。该品种于2001年春以9715为母本、鉴6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9715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抗倒、抗寒、双低品系,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名为“沪油15”,其亲本来源为(23010×鉴7)F3×(AB448×汇油50)F4),鉴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高产、双低品系,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名为”浙双6号”,其亲本来源为芥65[(浙油7号×马努)F4]×双8[扬2006×鲁6]F6])。根据油菜是常异花授粉的生物学特点,采用集团-系谱改良选择法进行品种选育,即低世代采用集团选择,集聚各品系的优良基因,中高世代采用系谱选择法,加速基因纯合,提高选种效率。各世代田间选育采取株型、产量、抗性选育同步进行,利用自主开发的油菜种子登记及系谱名称填写软件、油菜育种选种软件、油菜种子千粒重及颜色计算软件等油菜育种系列软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选种的准确性,并即时可查看不同株系各个世代的含油量变化趋势、田间长势、及种子性状,为高产高油品种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注重高光效理想株型的选育,为高产品种选育提供了保障。品质选育采用速测与精测技术相结合,低中世代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快速测定其含油量、芥酸、硫苷和油酸含量,对高世代优良株系采用气谱和液谱精测法,为高含油量、双低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技术保障。 该品种在各级区域试验中表现优异,2008、2009两年参加浙江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68.0 kg,比对照浙双72增产15.4%;平均含油量高达49.0%,亩产油量82.24 kg,比对照增29.75%,省生产试验含油量高达50.79%,是浙江省油菜区试历史上首个比对照增产达15%以上的双低常规品种,第一个含油量接近50%的高油品种。与以往省审定品种相比,该品种的产量、含油量和株型三大主要性状取得重大突破。株高较浙双72降低20 cm左右,株型紧凑,以一次分枝为主,成熟一致性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2009、2010两年参加长江下游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75.09 kg,较对照杂交油菜秦优7号增产10.27%,增产试点率 81.25%,平均亩产油量为83.52 kg,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18.22%。成为同年长流域国审品种中,增产幅度和产油量增幅最大的品种。2010、2011两年参加长江中游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172.51 kg,较对照杂交油菜中油杂2号减产0.25%,亩产油量平均80.42 kg,比对照增产8.14%。被同行喻为常规的杂交种。该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审定,2010年通过长江下游区国家品种审定,2011年通过长江中游区国家品种审定,成为浙江省第一个通过二个大区国家审定的品种。 浙油50在大面积生产示范中也表现突出,2010-2011年度海宁市丁桥镇永胜村示范面积358亩,经海宁市农经局对7块面积8.7亩产量验收,平均亩产达262.47公斤,其中姚雪洪农户种植 1.249亩,平均亩产302.41公斤,创下了浙江省移栽油菜高产新记录。2012—2013年度油菜示范方经浙江省农业厅测产验收结果:湖州长兴县攻关田1.07亩,经机械实割验产,亩产高达303.8 kg,海宁市丁桥镇永胜村380亩示范方经机械实割验产,平均亩产达286.4 kg,最高亩产296.6 kg,双双获得浙江省油菜吉尼斯记录。同年湖州市吴兴区八里镇尹家圩村150亩直播全程机械化示范方经湖州市农业局组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216.6 kg,超过国家油菜产业体系提出的直播油菜200 kg/亩的高产指标。 推广速度快,经济效益显著。该品种审定后,我们与浙江农科种业公司以及省、市、县各级推广部门合作,开展新品种繁种、示范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丰产潜力和效益。良种和良法集成推广应用,油菜生长期间多次组织现场考察观摩和技术培训,与海宁林源油菜籽收购合作社、浙江新市油脂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农科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大平九道农业公司、大平油脂公司合作,创建高油品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订单生产基地或优质优价收购,加速了该品种的推广应用。2011-2014年连续4年被浙江省农业厅列入浙江省油菜主导品种,2014、2015两年被农业部列入长江流域2个高油份、适宜机械收获品种之一,2013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列入重点推广项目,2014年成为国家油菜主导品种。截止2014年夏收,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923.13万亩,其中省内种植面积301.73万亩,2014年浙油50省内种植面积为99.54万亩,占浙江省油菜面积的近40%,创经济效益12.24亿。

  • 相关文献

[1]蚕品种进步缓慢的成因分析. 徐红玳. 2008

[2]工业用高油高芥酸转基因油菜株系的获得. 石江华,郎春秀,王伏林,吴学龙,陈锦清,吴关庭. 2016

[3]喷施不同药剂对油菜浙油50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林宝刚,丁厚栋,余华胜,张尧锋,华水金,张冬青. 2015

[4]高产高油优质油菜浙油50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张冬青,张尧锋,余华胜,林宝刚,华水金,丁厚栋. 2015

[5]播期、密度和氮肥用量对‘浙油50’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 林宝刚,余华胜,张尧锋,丁厚栋,黄银琪,张冬青. 2012

[6]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609的选育与应用. 刘庆龙,杨远柱,金庆生,凌文彬,祁永斌. 2019

[7]抗病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浙粳优1758. 朱勇良,朱国富,叶胜海,张小明,翟荣荣. 2021

[8]玉米新品种浙单14的选育. 吕学高,卢华兵,朱正梅,石丽敏,宋费玲. 2020

[9]高产抗倒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浙两优2714. 余守武,黄益峰,曹栋栋,娄俊超,李梅珍. 2020

[10]偏籼型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两优274的选育与应用. 余守武,黄益峰,曹栋栋,李梅珍. 2018

[11]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春优84的选育. 吴明国,林建荣,宋昕蔚,阮关海. 2014

[12]长粒籼粳杂交稻浙杭优K202的选育与应用. 王林友,俞斌,葛常青,李新敏,洪晓富,祁永斌,王建军,沈建勋,蒋根水. 2023

[13]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浙两优美香新占的选育. 余守武,黄益峰,娄俊超,李梅珍,唐庚生. 2023

[14]优质、抗病杂交稻新组合钱优817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于海富,陈晓阳,朱浩,蒋梅巧,李春寿. 2012

[15]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春优2号. 吴明国,林建荣,阮关海,李春寿,宋昕蔚. 2006

[16]高产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优812的选育. 王建军,宋建,范宏环,张礼霞,崔永涛. 2023

[17]籼粳亚种间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春优58的选育. 吴明国,林建荣,宋昕蔚,阮关海,李春寿. 2007

[18]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浙优19的选育与应用. 王林友,王建军,张礼霞,祁永斌,范宏环,宋建,金庆生. 2018

[19]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浙两优534. 余守武,谢剑材,娄俊超,李梅珍,许桂荣. 2022

[20]专用型中熟红麻新品种“ZH-01”选育报告. 金关荣,傅福道,田丹青,韦茂兔,潘晓韵,骆霞红.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