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长期;利用;技术;树;生产力;人工林;桉树;技术研究;生产;模;力;混农模式;模式;长期生产力;人工;研究;桉树人工林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0
摘要: 本项目采用生态位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林木生长的边缘效应理论、太阳辐射之日变化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并利用短周期桉树树种的窄冠生长特性和农作物主要生长期生长的需光特性,设计平缓地正东西行向大宽行桉—农间作模式和桉牧间作模式及坡地宽窄行桉牧种植模式,通过宽行内的混农和混牧,充分利用光照和土地资源,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改变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格局,减少桉树病虫害发生,降低桉树人工林土地使用成本和相关抚育成本,达到维持和提高桉树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目的。在保证木材生产的同时,宽行内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达到最高,以实现林业和农(牧)业两大产业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内协调、共存、高效和持续,从而能实现“林地农用”和(或)“农地林用”,达到桉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调整林区(或农区)林业(或农业)的产业结构,达到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与林区和(或)农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 相关文献
[1]我国桉树人工林更新耕作方式的现状与分析. 黄晖. 2007
[2]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陈秋波. 2001
[3]狼尾草属牧草研究及利用进展. 王文强,周汉林,唐军. 2018
[4]国际椰子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概况. 沈雁,周焕起,唐龙祥. 2009
[5]海南岛热带花卉资源研究与利用. 欧阳欢. 2006
[6]桉树人工林土壤生物多样性问题研究. 陈秋波. 2002
[7]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结构的研究. 余雪标,钟罗生,杨为东,龙腾. 1999
[8]广东省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对策. 郑良永,万年青,黄小华,钟宁,郭巧云. 2007
[9]桉-农复合经营对甘蔗产量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张燕,余雪标. 2007
[10]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标准与指标体系研究. 陈秋波. 2002
[11]牧草间作对桉树人工林下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刘圳,白昌军,虞道耿. 2009
[12]桉农间作系统对土壤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林培群,余雪标,刘苇,刘宁,李叶. 2010
[13]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的养分循环. 余雪标,白先权,徐大平,蔡景光. 1999
[14]桉树人工林林下间作绿肥对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 刘苇,余雪标. 2008
[15]海南儋州橡胶林下土壤微生物功能研究. 李君,李玉武,舒常庆,兰国玉. 2015
[16]植物病毒病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张静雅,何衍彪. 2019
[17]宿根甘蔗机械化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韦丽娇,严晓丽,李明,覃荣刚,董学虎,黄伟华,李日华. 2017
[18]海南岛桉树人工林营养与施肥. 华元刚,茶正早,林钊沐,罗微. 2005
[19]桉树+粗果相思混交林模式及其效益. 余雪标,肖文光,余勇,彭仕尧,杨敬华. 1999
[20]抗风速生树种刚果12号桉热研B号无性系的研究. 余雪标. 199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气孔、光合相关生理因素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研究
作者:皇晶晶;李叶;耿涛;娄德钊;林培群;武华周
关键词:气孔特性;光合参数;营养成分;农艺性状;结构方程模型
-
植物嫩叶气味成分对海南长臂猿食物选择的影响分析
作者:武华周;皇晶晶;娄德钊;耿涛;林培群;王树昌
关键词:海南长臂猿;取食习性;植物气味;红椎;黄叶树;枫香;五列木
-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作者:张小燕;欧阳欢;廖子荣;张以山;林培群;周雄
关键词: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海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
作者:秦涵淳;楚小强;林培群;徐雪莲;魏玉云;陈业渊;申龙斌
关键词: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现状;产业协作;海南省建议
-
一种优化的桑树花芽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作者:李叶;刘家粮;武华周;林培群;皇晶晶;王树昌
关键词:桑树;花芽;石蜡切片;显微结构
-
檀香紫檀优树及其嫁接无性系间种子形态和萌发特征变异
作者:林鸣亮;陈仁利;王春胜;陈金辉;曾杰;林培群
关键词:檀香紫檀;优树;嫁接无性系;种子形态;种子萌发
-
辣椒种质资源PMMoV抗性基因检测与抗性鉴定
作者:陈建分;曹振木;秦于玲;申龙斌;刘维侠;朱丹;吴怡婷;刘子记;王旭
关键词:辣椒;种质资源;PMMoV;分子标记;抗病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