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菜蛾成灾机制研究及抗药性治理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成灾;菜蛾;技术;构建;技术体系;治理;小菜蛾;机制研究;体系;抗药性;抗药性治理;体系构建;机制;研究;治理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小菜蛾是严重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世界性害虫,在我国持续大面积暴发成灾,抗药性发展极快,导致蔬菜农药残留频频超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持续资助下,本项目整合了全国小菜蛾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历时10年,协同创新,综合应用了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在国内外率先从害虫抗药性区域治理的视野,研究掌握了小菜蛾在全国各区域的种群动态,首次明确了小菜蛾种群越冬北限与迁飞路径,明确了小菜蛾成灾的规律与机制;首次建立了小菜蛾中期预警技术;规范了全国小菜蛾抗性监测方法,制定了行业标准,明确了我国五大区域小菜蛾抗性变化规律,首次绘制了小菜蛾对12种代表性药剂抗性分布区域图,并构建了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数字化基因表达谱,揭示了小菜蛾对几种药剂抗性机制;研发了小菜蛾成虫电击车、性信息素诱杀装置防控等关键技术;针对我国十字花科蔬菜的生产模式,组建了具有显著区域及种植模式特色的小菜蛾抗药性区域治理技术体系。项目技术体系的全面应用,明显遏制了小菜蛾抗药性发展势头。本项目形成技术规程2套,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7项,开发农药新品种30个,取得农药“三证”产品4个,产品销售至全国各省和周边4国;发表论文论著37篇(部),SCI收录论文5篇;举行培训会875次,发放资料11万份,培训人员62640人;建立监测区26个,示范区45个,示范面积达100万亩次,直接应用面积2925万亩次;新增总产值66.7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本项目成果丰富了农业昆虫学、害虫综合防治理论,奠定了我国小菜蛾研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显著提升了小菜蛾整体防控水平,为我国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安全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种群灾变规律、预测预警、抗性监测、抗性机制、抗性治理策略与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进展,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主要菜区小菜蛾抗药性的研究. 郭世俭,林文彩,章金明. 2003

[2]不同地区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的抗性初报. 章金明,宋亮,黄芳,郦卫弟,郑雪良,张蓬军,吕要斌. 2012

[3]小菜蛾系统调查及抗药性监测方法. 李振宇,吴青君,张帅,章金明,陈焕瑜,包华理,胡珍娣,张启国. 2014

[4]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刘叙杆,赵兴华,王彦华,韦锦捷,沈晋良,孔健,曹明章,周威君,罗才宏. 2010

[5]农业科研单位研究所标准化建设体系的构建与探析. 吴永志,戚行江,谢鸣. 2009

[6]设施连作芦笋根腐及蚕沙治理效果. 王连平,谢昀烨,方丽,金立新,陈春华,王汉荣. 2019

[7]稻田福寿螺的发生和治理. 俞晓平,和田节,李中方,吕仲贤,孙乐平,朱亚红,陈建明,郑许松,徐红星. 2001

[8]浙江枇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何理坤,陈方永,王冬米. 2011

[9]优化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体系探析. 楼洪志,施伟南. 2021

[10]种子产业化链联接机制的构建与创新. 陈亲凯,陈有诚,陈志兴. 2005

[11]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链联接机制的构建. 陈志兴,楼洪兴. 2005

[12]农业科研课题研究链连接机制的构建与探析. 陈志兴. 2008

[13]基于课题组的农业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楼洪兴,冯水英,骆少嘉,游兆彤,沈新芬,郑纪慈,孙国昌. 2007

[14]农业科研院所创新文化体系的构建与探析. 韩常灿,游霖雄,李幼飞,吴敬华,金胜荣. 2006

[15]国有企业构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体系的探究. 何力慧. 2021

[16]家蚕性别控制种质资源库的构建与利用. 祝新荣,何克荣,柳新菊. 2005

[17]高丝胶蛋白含量家蚕品种资源库的构建及应用. 何秀玲,胡桂燕,姚陆松,刘培刚,曹锦如,叶爱红,王永强. 2010

[18]浙江省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及成效研究. 董越勇,管孝锋,陶忠良,吕晓男,任周桥. 2012

[19]雌蚕无性克隆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王永强,何克荣,祝新荣,柳新菊,何秀玲,姚耀涛. 2008

[20]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与法制保障机制的构建. 陈志兴.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