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利用;育种;种性;育种性状;资源;小麦;小麦种质资源;种质;创新;性状;小麦种质;评价;小麦种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4
- 相关文献
[1]旱稻(O.sativa)、高粱(S.bicolor)属间远缘杂交种质创新研究. 赵风悟,李慧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2]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利用与创新方向. 于翠红. 2008
[3]不同板蓝根种质比较研究. 谢晓亮,温春秀,吴志明,田伟,刘铭,刘玉军. 2007
[4]基于AHP模型的辛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水平及创新成效评价研究. 王莹,尚丹,马晓萍,张利娜,蔡宁,牛细婷. 2022
[5]陆地棉目标性状育种基因库的建立与育种利用初探. 郭宝生,韩泽林,耿军义,崔瑞敏,刘素恩,王兆晓,刘存敬,张香云. 2006
[6]39份油用向日葵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分析. 李丹,赵存鹏,刘素恩,郭宝生,王凯辉,耿军义. 2023
[7]陆地棉表型性状与主要育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刘存敬,江振兴,师树新,张建宏,唐丽媛,田海燕,崔瑞敏,张素君,张香云. 2015
[8]37个平菇菌株的遗传差异分析. 盛春鸽,潘春磊,王延锋,李慧,史磊. 2016
[9]玉米群体改良与资源创新. 卜俊周,谢俊良,彭海成,岳海旺,李建兵. 2009
[10]分子标记在蔬菜种质资源和育种上的应用. 高慧敏,张颖君,宋炳彦,梁玉芹. 2005
[11]桃遗传育种进展及“十一五”研究设想. 马之胜,贾云云. 2005
[12]部分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对燕麦孢囊线虫的抗病性. 李秀花,马娟,高波,王容燕,陈书龙. 2013
[13]小麦种质资源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亚基构成的研究. 郭北海. 1989
[14]加拿大小麦育种概况. 谢俊良,陈秀敏. 1997
[15]“十一五”河北省小麦育种进展及发展策略. 李亚军,王江浩,赵爱菊,刘玉平,陈希勇,李尔民,柳英东. 2009
[16]小麦新品种花521的选育. 温之雨,王培,张艳敏. 2000
[17]小麦Rht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兰素缺,李杏普. 2008
[18]河北省小麦品种(系)抗条锈菌25,29,30,31号优势小种现状及改?…. 田立芝,路银贵. 1999
[19]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现状. 赵和. 2004
[20]小麦抗旱新种质衡562性状表现及分析. 李慧敏,赵明辉,袁邵华,赵凤梧,王雪征,陈淑萍,Daniela Benedikova,Pavol Hauptvogel.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秋播冬麦区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频率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作者:张凯;兰素缺;金京京;张颖君;彭晓慧;李杏普;张业伦
关键词:冬小麦;矮秆基因;STS标记;株高;地区分布
-
黑小麦粉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兰素缺;孟雅宁;李光威;王绵;张业伦;李杏普
关键词:黑小麦;高脂血症;脂代谢;体重
-
春小麦千粒重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其耐热性分析
作者:张业伦;孟雅宁;吕亮杰;梁丹;罗巧玲;兰素缺;张凯;何飞飞;兰彩霞;李杏普
关键词:春小麦;千粒重;籽粒形状;耐热;QTL
-
黑小麦品种冀紫439的营养品质
作者:张业伦;兰素缺;孟雅宁;何飞飞;李杏普
关键词:黑小麦;冀紫439;氨基酸;矿质元素
-
富硒富锌黑小麦冀资麦16号的选育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作者:吕亮杰;孟雅宁;张业伦;兰素缺;李杏普
关键词:冀资麦16号;黑小麦;富硒;富锌;育种;营养成分
-
高营养黑小麦新种质冀资麦14号的选育及品质分析
作者:刘玉平;孟雅宁;兰素缺;张业伦;李杏普
关键词:黑小麦;冀资麦14号;品种选育;品质
-
优质黑小麦新种质冀资麦3号的选育
作者:李光威;孟雅宁;张业伦;古东月;兰素缺;李杏普
关键词:冀资麦3号;黑小麦;品种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