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路易斯安娜鸢尾品种引选及快繁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尾;建立;技术;品种;建立与应用;技术体系;路易斯安娜鸢尾;体系;鸢尾;快繁;体系建立;快繁技术

第一完成单位: 萧山棉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一、简要技术说明 1.引种及驯化栽培:根据实地考查结果,制定水生植物的引种计划,确定引种类别及其数量。对引入的水生植物种类采用常规室外田间栽培,观察其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 2.耐寒性测定及评估:采用田间直接观察法和间接鉴定法(细胞膜透性、叶绿素含量、组织含水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的测定以及酶活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等)对水生植物种类进行耐寒性指标测定。根据测得的结果,对水生植物的耐寒性进行评估,确定各植物种类的越冬适应性及抗寒性强弱,筛选出具有较强抗寒性的5种常绿水生植物。 3.种苗繁殖及优良品种组培体系的建立:根据水生植物类别分别采用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的方法进行快速繁殖,对筛选出的5个优良品种进行器官发生途径的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4.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建立:确定最新引进、经过筛选的美国路易斯安娜鸢尾为材料,取幼芽为外植体进行试验,对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外源激素、不同蔗糖浓度、不同有机质处理对胚状体和瓶苗的生长情况影响,记录胚状体形成率、芽点突起形成的时间、单叶片成苗数,建立该品种的体细胞胚高效再生体系。 5.种苗生长效果评价:采用不同激素配比、不同的基质对上述植物材料进行生根及炼苗试验,观察并记录生根数、生根率、小苗株高、叶片数的生长情况等,对其生长效果进行初步评价。 6.组培工厂化生产:针对筛选出的具有较强抗寒性的常绿水生植物种类采用器官发生途径和体细胞胚再生途径的组培方法进行规模化生产。 二、应用前景 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可以丰富、提升了园林的景观功能,强化园林的景观效果,丰富了园林景观的内涵,增强了园林景观的魅力。不仅如此,水生植物还能够净化水质,保持生态平衡。水生植物生长在水体与陆地之间,随着水体深度的增加,由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到沉水植物过渡而呈阶梯状分布,形成了水体与陆地之间的一条过渡带。水生植物带对地表径流有截污、过滤功能,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水质。水生植物生长过程中将吸收大量的氮、磷,生长季节后通过收割植物可以将这些物质带离水体,有效地减少了氮、磷等物质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富集,从而缓解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生长茂盛的水生植物还将成为鱼类繁殖和鸟类栖息的场所,为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其社会效益无可限量。 截止2006年,杭州西湖风景区及西溪湿地已有应用的水生植物共72种,其中挺水植物54种,浮叶植物9种,漂浮植物3种,沉水植物6种。近几年来,水生植物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现在园林上大面积应用的水生植物仍为常见种,部分引进的园艺种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但仍缺少冬季观赏的耐寒性水生植物,常绿水生植物更是少见。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经耐寒性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丰富了水生植物种类,并对其进行多种途径的种苗繁殖,在较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高数量、高效率的优质种苗,可满足市场的需求。 自课题实施后,从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在本所组培室生产路易斯安那常绿水生鸢尾种苗53余万株,并带动杭州萧山新街镇荣良园艺场和杭州蓝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运用此技术,生产水生鸢尾组培苗500余万株,实现了技术转让与示范基地的建立。运用体细胞再生此项技术,年生产量提高40%,且我们引进的路易斯安娜鸢尾品种不管从冬季常绿状态还是花期花色情况都要好于一般鸢尾品种,种苗和成品植株单价比一般鸢尾要高出50%,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受到种植苗农和园林设计、施工各方面的高度评价.累计推广面积达5500余亩。项目的完成优化我市花卉产业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推进产业升级,同时带动和引导周边农户及花农建设水生植物基地,为农民增收;推进集约化供种,增加就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 相关文献

[1]路易斯安娜鸢尾阿卡迪亚的组培快繁试验. 刘慧春,朱开元,周江华,邹清成. 2009

[2]光照对路易斯安娜鸢尾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刘慧春,朱开元,邹清成,马广莹,周江华. 2015

[3]路易斯安娜鸢尾组培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 刘慧春,朱开元,周江华. 2010

[4]常绿水生植物路易斯安娜鸢尾的研究进展. 刘慧春,朱开元,周江华,邹清成,马广莹. 2015

[5]鸢尾叶斑病病原菌鉴定与致病性测定. 金怡,王汉荣,武军. 2025

[6]温州城市绿化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及几种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 刘又高,金可仲,党向利,柴一秋,金轶伟,陈官菊,厉晓腊. 2012

[7]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建立研究. 赵岩,吴莉宇,王强,尚静. 2009

[8]浙江枇杷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何理坤,陈方永,王冬米. 2011

[9]优化科研院所科研经费内部控制体系探析. 楼洪志,施伟南. 2021

[10]金山绣线菊非试管快繁技术研究. 雷海清,何家骅,闫田力,黄品湖,周秋萍,项祖生. 2007

[11]彩色马蹄莲组培快繁体系优化. 黄普乐,孙崇波,谢鸣. 2009

[12]玉簪大父的组培快繁技术. 詹菁,王健,周洋,马广莹. 2017

[13]催眠睡茄的离体快繁及四倍体的诱导. 林春来,汪卫星,梁国鲁,郭启高,聂振鹏,向素琼,李晓林,梁君,秦川. 2008

[14]美人蕉快繁及茎尖脱毒体系的建立. 陈志,汪一婷,吕永平,牟豪杰. 2018

[15]疣粒野生稻体细胞杂交后代Y73快繁技术. 严成其,赵硕,吕嘉城,王颖,陈磊,黄迪,谭晓菁,王栩鸣,周洁,杨勇,鲁宇文,黄坚,王芳,王俊敏,张志祥. 2020

[16]云锦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朱春艳,李志炎,鲍淳松,顾宏辉,朱丹华. 2006

[17]药用野生稻胚拯救后代YF2快繁技术. 王芳,原文霞,鲍根良,钱长根,黄坚,刘健,杨勇,严成其,陈剑平. 2017

[18]刺毛杜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朱春艳,朱丹华,顾宏辉. 2012

[19]霞妃睡莲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王燕. 2024

[20]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耐寒性的室内评价. 何月平,张珏锋,陈列忠,俞晓平,陈建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