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北京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工厂化;北京;关键;技术;关键技术;示范;农业;示范推广;研究;工厂;技术研究;推广;工厂化农业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获奖时间: 2005

摘要: 项目旨在全面提升我国设施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九五”主持了科技部攻关项目“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96-012-01-02;96-012-01-03)、“十五”国家攻关“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01BA503B03;2001BA503B07)项目中的两个北京分项,取得了重要科技成果。 一、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取得系列成果,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 选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于工厂化生产的黄瓜、番茄、甜椒等系列专用品种,扭转了该类品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项目育成的耐低温弱光,持续结果能力强的“北京102”、“京研迷你2号”黄瓜已达到国外同类优良品种水平,低温适应性强于国外同类品种,更加适合我国温室越冬栽培,“京研迷你2号”推广面积累计万亩,是目前可替代国外同类品种的国产代表品种。项目育成的“京丹1号”樱桃番茄在低温下座果良好,品质优良,高抗TMV;“京丹绿宝石”番茄是目前我国唯一的100%纯绿熟番茄品种;“京丹6号”番茄生长势强,观赏性强、品质优,已成为番茄树式栽培专用品种。项目选育出的彩色甜椒“红星1号”、“黄星2号”品种已部分替代国外同类品种,自2003年起开始批量向俄罗斯出口商品种子。 上述黄瓜、番茄、甜椒品种已在温室、大棚累计推广82500亩种植该类品种,农民增收约1.5亿元。针对育种技术的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在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选育和血缘控制方法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已应用于上述黄瓜品种的选育并首次在国内外对黄瓜的弱光耐受性进行了QTL定位。 2. 率先在国内研究建立了砧木断根嫁接技术系统,并使该项技术在西瓜育苗上获得迅速推广。项目研发的砧木断根嫁接西瓜育苗技术与传统嫁接法相比,嫁接速度提高一倍以上,壮苗指数提高了28.3%,嫁接成活率达98%,该技术在京郊和海南推广应用,所生产的西瓜苗,累计种植面积达10万亩。此外,项目开展宜地育苗基质研究,结果表明:椰糠、苇糠、菇渣作为主要育苗基质,商品苗质量可达到与草炭基质育苗的同样水平。项目研发的控制番茄幼苗徒长的复配液二号制剂,解决了番茄夏季育苗与徒长的难题。 3. 温室黄瓜周年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通过适宜品种的筛选、土壤有机化栽培、温室遮光处理以及肥水调控等综合技术的应用使温室黄瓜成功地实现越夏栽培,有效地延长了采收期,温室黄瓜周年多茬高产栽培产量达到26.4Kg/m^2。这一成果在增加种植者效益的同时,缩小了与设施园艺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并在园区推广应用。 4. 研究建立了具有创新性的温室番茄“树式”观赏基质栽培模式,推广规模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通过养液调控与环境调控技术研究,建立了番茄“树式”观赏基质栽培技术体系,营养液深液流培更具“傻瓜化”,有效地发挥了番茄个体的生产潜能,小果型番茄单株最高结果达25000个左右,超过了1986年日本筑波国际园艺博览会上公报的水平。 5. 蔬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项目与美国奥尔良大学医学院合作,利用杂交瘤细胞系进行铅、铀等重金属单克隆抗体批量制备技术的研究,获得成功,为应用生物技术进行重金属的快速检测奠定了基础。建立的甲基对硫磷等农药残留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等特点。 二、工厂化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展示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雏形。 通过对园区的科学规划,先进温室系统的引进和本项目建立的温室黄瓜、番茄等作物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以及优良品种在园区的集成应用,全面提升了园区的科技含量,显著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项目实施8年来,京郊6个示范园区共种植各类蔬菜6489亩,总产量达到6376公斤,创产值1.2亿元,比京郊温室蔬菜平均水平亩增收4000元以上,成为京郊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典型,并显示了传统农艺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环境、生态和科普功能,开始形成“都市农业”的特点。 本项成果属现代化农业高新技术,能广泛应用在大中城市都市农业园,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1. 工厂化专用系列品种的推广项目育成的黄瓜、番茄、甜椒系列专用品种具有优质、高产、耐低温弱光和持续生长结果能力强的共同特点,适于温室长季节栽培和大棚栽培。目前已在北京、河北、山东、宁夏等地推广82500亩,农民增收约1.5亿元。该类品种专用性强,与露地栽培的大路品种相比,种植面积虽然相对较小,但是,可取得的比较效益高,也是目前国外种子公司在我国重点推广的品种类型。项目育成的上述系列品种推广应用以后,开始打破国外种子公司垄断该类品种的格局。今后将通过京郊百村蔬菜品种更新换代工程和其他推广计划,加大推广力度,进一步增强替代国外同类品种的功能。 2. 项目开展以来,砧木断根嫁接技术在京郊和海南大面积推广应用,两年来生产西瓜商品苗累计可种植10万亩。与此同时在京郊科技园区推广穴盘苗5310万株,产值达2635万元,获效益604万元。 3. 项目建立的温室番茄树式观赏基质栽培技术在京内外十多个园区应用,两年来推广树式观赏番茄超过300株,其技术成熟度和推广应用规模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郊区农业的功能正在逐渐变化。为了大城市的科学协调发展,政府开始重视农业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作用,城市居民也开始到农村观光、休闲,高技术园区开始显示传统农艺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环境、生态和科普功能,并逐步增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中,具有良好的观光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温室番茄树式观赏基质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良好。 4. 通过工厂化农业示范工程在京郊高技术园区的实施,建立了蔬菜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典型,并且发挥了技术辐射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蔬菜生产的发展。

  • 相关文献

[1]新形势下北京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高华. 2016

[2]北京地区农业科技资源供给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孟鹤,郭建强,张峻峰. 2009

[3]农村科技协调员制度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孟鹤,孙素芬,张峻峰. 2008

[4]北京市农业产业融合评价指数研究. 李芸,陈俊红,陈慈. 2017

[5]北京市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 孙素芬,罗长寿. 2006

[6]北京农业信息网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数据库及多媒体资源的建设探讨. 张峻峰,蔡世英,孙素芬. 2001

[7]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及创新发展策略. 李瑾,郭美荣,高亮亮. 2015

[8]工厂化农业"十五"科技创新进展及未来发展态势. 陈殿奎,郭志伟,魏勤芳,韩鲁佳. 2003

[9]专利视角下全球工厂化农业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褚农农,闫华,杨信廷,王姝言,孙晓冬,陈文焘. 2023

[10]光伏温室产业发展动态及技术进展. 魏晓明. 2022

[11]温室智能装备系列之五十四 温室栽培输送设备试验. 马伟,王秀,刘旺,王晓平,冯青春. 2013

[12]污泥工厂化好氧发酵中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 熊建军,刘建斌,高洪波,张淑彬,殷晓芳,王幼珊. 2015

[13]农业在首都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文化,王爱玲. 2005

[14]加快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刻不容缓——北京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评价及分析. 文化,张争艳,钱友山. 2003

[15]北京旅游农业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发展的技术需求. 文化,刘军萍. 2007

[16]北京农村信息服务发展探析. 孙素芬,罗长寿. 2005

[17]影响大白菜产量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分析. 刘明池. 2002

[18]试论大银鱼移殖北京水域的可能性. 廖集裕. 1991

[19]北京地铁壁画发展现状的考察与评述. 赵云川,彭楠. 2016

[20]北京市农田土壤重金属年际差异分析与评价. 孙江,张国光,董文光,韩平,陆安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