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泛环渤海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时空变异研究及脆弱性评价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酸;硝酸;变异;脆弱性评价;水;地区;环渤海地区;环渤海;海地;时空;渤海;地下水;脆弱性;研究;海;硝酸盐;评价;时空变异

第一完成单位: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9

摘要:   ①课题来源与背景   为缓解水环境中氮污染问题,农业部科技教育司2004年组织设立农业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重点对泛环渤海地区集约化农区地下水硝酸盐状况进行调查监测与评价。   ②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依据种植类型、地理位置、水文变化布点采样;以统计、科学数据为基础,筛选影响因素、建立时空预测模型;运用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确定地下水硝酸盐空间特征、进行污染脆弱性评价。   2005~2008年共采集地下水样9953个,涉及330余区县;明确了平原区≤30m井深地下水硝酸盐空间分布状况;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平原区浅井地下水硝酸盐时空变异预测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该区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   ③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研究首次在泛环渤海地区进行了多省大区域尺度地下水硝酸盐长期监测;明确了其地下水硝酸盐主要影响因素,据此建立地下水硝酸盐时空预测模型;建立该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脆弱性评价体系并成功应用,在国内外具有一定新颖性。   ④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研究成熟,适用于北方省级及以上集约化农区农业、环境等行业的规划、管理等可持续发展决策,适用于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区域的前期识别,技术安全可靠。   ⑤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自2006年开始,项目在6省市330余区县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或潜在超标)的集约化农区通过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宣传,3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3762千公顷,作物单位面积纯氮施用量平均减少15公斤/公顷,共减少氮素投入56430吨,节支19627.8万元。降低农业生产中氮肥过量使用,可直接减少土壤中硝酸盐向地下水的淋失量,改善地下水地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存在问题:   (1)本研究对中短期管理决策具有指导效果,对于较长期决策需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开展研究。   (2)研究成果适用于跨省区域尺度,在省级以下的较小尺度应用需建立和完善地下水硝酸盐动态监测网络。   (3)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极脆弱区的防控对策研究有待深入开展。   ⑥历年获奖情况   无。

  • 相关文献

[1]河北省环渤海地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王凌,张国印,孙世友,茹淑华,耿暖. 2009

[2]河北省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总体状况及时空变异规律. 茹淑华,张国印,孙世友,王凌,耿暖. 2013

[3]河北省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及生长时期桑叶中总黄酮含量分析. 高林森,温吉更,李亚丽,郭烨. 2020

[4]不同品种小米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分析. 崔纪菡,赵宇,刘猛,宋世佳,南春梅,刘斐,任晓利,夏雪岩,李顺国. 2017

[5]不同品种(系)和地区对小米硒含量的影响. 赵宇,崔纪菡,李顺国,夏雪岩,宋世佳,刘猛,王慧军. 2017

[6]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魏丹,李艳,秦程程,金梁,丁建莉,杨帆,崔勇,李涛,邹洪涛,王丽英. 2021

[7]环渤海棉田土壤盐碱障碍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冯国艺,张谦,王燕,董明,王树林,祁虹,雷晓鹏,梁青龙. 2024

[8]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黄冠梨糖、酸含量的影响. 韩彦肖,王亚茹,刘树海,王永博,李晓,李勇,王迎涛. 2012

[9]不同酸性条件对双歧杆菌存活的影响. 王占武,张篪. 1997

[10]水氮用量对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武雪萍,闫鹏,王小彬,蔡典雄,吴会军,张彦才,李若楠,王丽英,查燕,张建君,庄严,赵全胜,谢晓红. 2012

[11]不同水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闫鹏,武雪萍,华珞,武其甫,李银坤. 2012

[12]氮肥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NO_3~--N含量的影响. 韩宝文,李春杰,刘忠宽,邢竹. 2006

[13]河北省蔬菜高产区化肥施用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王凌,张国印,孙世友,茹淑华,耿暖. 2008

[14]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的初步研究. 朱生伟,张寒霜,徐仲,史芝文. 1999

[15]应用浸种法导入外源DNA转化烤烟遗传性状变异初探(Ⅱ). 朱生伟,徐仲,张寒霜,史芝文. 2001

[16]草莓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相关性研究. 杨莉,李莉,孙丽敏,杨雷,杨秋叶,刘铁铮,郝保春. 2005

[17]草莓种质资源果实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杨雷,杨莉,李莉,孙立祎,郝保春. 2007

[18]NaN_3对小麦的诱变效应. 张维勤,李春芳,吕孟雨,郑素云,兰素缺. 1989

[19]谷瘟病菌无毒基因型鉴定及分析. 任世龙,白辉,王永芳,全建章,董志平,李志勇,邢继红. 2018

[20]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辐照后代的遗传变异分析. 温之雨,张艳敏,郭北海,李洪杰,王子宁.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