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结实;创新与应用;自花结实;花;种质;种质创新;创新;结实性;自花结实性

第一完成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

获奖时间: 2011

摘要:   梨是我国第三大水果,产量占世界总量65%以上,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地位。梨是自花授粉不结实性果树,生产上必须配植授粉树或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才能获得相应的产量和品质。据统计,我国每年人工授粉的梨园达500多万亩,花费6亿元以上。因此,选育和栽培自花结实性品种是解决因授粉受精不良而造成产量品质下降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果树新品种选育所需时期长、难度大,更新换代慢。本项目针对梨自花结实性种质资源奇缺、自花结实性种质创制与鉴定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等突出问题,联合开展了梨自花结实性种质挖掘与创制、品种选育与应用攻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1、创立规模化鉴定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和S基因型的技术体系。创立了离体授粉鉴定自花结实性程度的方法,评价国内外梨种质资源500多份,找到自花结实性种质4个。建立鉴定梨自交不亲和性基因型的技术体系,鉴定出144个梨品种的S基因型,占国际已鉴定总数的54%,从而改变了以往靠经验或田间授粉坐果率确定授粉品种的局面。挖掘与克隆梨新S等位基因21个,占国内外已报道数量的46%。   2、发明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方法,建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创制新种质11个。建立完善的梨遗传连锁图,定位重要果实性状QTL位点72个,其中主效QTL 11个;开发可应用的梨自花结实、果实性状及抗黑星病分子标记9个;利用杂交育种和分子标记技术,建立梨分子标记早期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创制综合性状优良的自花结实性新品系'99-6-39'、'98-19-1'等11份。   3、杂交育成自花结实性优质早熟梨新品种'中梨1号'、'早冠'、'早美酥'、'宁翠'4个,其中2个通过国审,2个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占国际上杂交育成自花结实性品种的4/5;这些品种具有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成熟早等优点。   4、研发与新品种配套的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加快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制定了梨高接换种、套袋等的技术标准8部,出版著作12部。在全国推广应用新品种,推广面积占世界自花结实性品种栽培总面积的95%以上,占全国早熟梨面积的35%左右,实现了梨自花结实、优质、早熟新品种的大面积快速应用。   5、系统研究梨自花结实与不结实性机理,为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46篇,其中SCI收录31篇,被引用147篇次,有5篇影响因子6.0以上,这是以果树为试材的果树学该领域高影响因子论文,引领了果树学该领域科学研究前沿。   已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育成国审和省审新品种4个,其中2个获植物新品种权;新品种覆盖20多个产梨省,累计推广面积93.1万亩,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新增利润52.9亿元,节支13.2亿元;其中,2008年~2010年新增利润39.2亿元 ,节支10.4亿元。该成果解决了国际上梨自花结实种质匮乏、创制效率低、推广应用速度慢的问题,为我国梨品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梨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以及果树科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 相关文献

[1]旱稻(O.sativa)、高粱(S.bicolor)属间远缘杂交种质创新研究. 赵风悟,李慧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6

[2]白花结实早熟梨新品种-早冠. 李晓. 2007

[3]自花结实早熟梨新品种—早冠的选育. 李晓,李勇,王迎涛,刘国胜,韩彦肖. 2006

[4]自花结实梨新品种-早冠. 王迎涛. 2007

[5]自花结实梨新品种‘早冠’. 王迎涛,李勇,李晓,刘国胜,韩彦肖. 2006

[6]白花结实早熟梨新品种一早冠的选育. 李晓,李勇,王迎涛,刘国胜,韩彦肖. 2006

[7]自花结实早熟梨新品种“早冠”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李勇,王迎涛,李晓,刘国胜,彦肖. 2007

[8]多胺与板栗花性别分化的关系. 张新生,陈湖,于丽辰,傅友. 2005

[9]反义RNA技术及其在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的应用. 季伟明,张寒霜,赵俊丽,付书评,魏凤霞. 2006

[10]中秆紧凑、半紧凑型夏谷新种质的创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刘正理,李素英,程汝宏,全建章. 1999

[11]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种间杂交培育抗干热风新种质研究. 赵凤梧,李慧敏,刘冬成,张爱民. 2005

[12]甜秆多穗型超早熟谷子新种质的创新. 刘正理,程汝宏,黄文胜,曲祝丰,刘君馨. 2005

[13]利用普通小麦、硬粒小麦种间杂种优势选育高千粒重新种质研究. 李慧敏,赵凤梧,戴茂华,刘冬成,张爱民. 2006

[14]抗除草剂有色小米夏谷新种质创新. 郝洪波,崔海英,李明哲. 2013

[15]利用EMS花粉诱变玉米新种质研究. 李海军,张丽华,陈景堂,刘志增,池书敏,张文英. 2004

[16]富铁营养保健型超早熟谷子新种质的创新. 刘正理,孙世贤,程汝宏,黄文胜,刘君馨,曲祝丰,夏雪岩,师志刚. 2006

[17]生育期可伸缩型超早熟、优质谷子新品种冀谷28及其超早熟性的生理机制研究. 刘正理,程汝宏,师志刚,夏雪岩,张玉宗,侯升林. 2009

[18]利用花粉诱变技术改造热带玉米种质的研究. 李海军,张丽华,祝丽英,刘志增,池书敏,张文英. 2005

[19]中秆紧凑型夏谷新种质的创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刘正理,李素英. 1999

[20]美国玉米种质在我国的改良利用情况及建议——以黄淮海夏玉米区为例. 杨宗利,李和平,李积铭.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