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肃省双孢蘑菇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

获奖等级: 三等奖

关键词: 技术;甘;栽培;关键技术;示范;蘑菇栽培;蘑菇;技术研究;双孢蘑菇;关键;甘肃;甘肃省;研究

第一完成单位: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课题来源与背景:本项目为2007年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 《甘肃省食用菌生产加工关键技术及栽培技术体系建设》的部分内容,项目编号:0702XKDA055。由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主持完成。 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通过广泛引种,自19个品种中,筛选出了适宜甘肃省气候和原料特点的、适合不同市场和加工需求的高产优质抗病双孢蘑菇品种As2796和双13;根据甘肃省不同生态区、不同生产季节的气候特点,研发了适宜陇东南地区秋冬栽培的人字型层架简易菇房、河西走廊沿山冷凉区夏淡季栽培的半地下式简易菇棚、荒漠绿洲区越冬栽培的半地下式日光温室栽培设施;总结提出了陇东南地区秋冬栽培技术模式、河西走廊沿山冷凉区夏淡季栽培技术模式和荒漠绿洲区秋冬栽培技术模式;研究制定了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程;总结提出了适宜于甘肃省新兴规模化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科研单位+政府职能部门+农民技术骨干+农户”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推广模式和适宜于食用菌老产区单家独户生产的“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带动模式”;研究形成了甘肃省双孢蘑菇栽培关键技术体系和食用菌产业化技术支撑体系。 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项目在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程制定、不同生态区双孢蘑菇栽培设施优化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等方面有创新。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本项目成果适用于甘肃省双孢蘑菇生产,技术成熟、安全,已在甘肃省双孢蘑菇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应用情况:本项目成果在永昌、凉州、天祝、秦州大面积应用,累计示范面积325万平方米,每平方米产量提高1.5公斤以上,效益增加9元/平方米以上,产菇3000万公斤,产值达到1.5亿元,户均增收7000~10000元。 存在的问题:各生产基地普遍存在县乡级生产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和技术力量不稳定、流动性大等问题,阻滞了技术的延伸与生产的发展;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带动作用有限。 历年获奖情况:2005年“优质双孢蘑菇新品种选育及示范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相关文献

[1]甘肃省双孢蘑菇栽培的3种技术模式. 张桂香,王晓巍,任爱民,杨建杰,刘明军,耿新军,王英利. 2010

[2]甘肃省无公害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规程. 张桂香,王晓巍,任爱民,杨建杰,刘明军,耿新军. 2012

[3]甘肃省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研究. 陈珩,刘润萍,李红霞. 2009

[4]甘肃省中药材仓贮与加工现状及发展建议. 张芳,康三江,颉敏华,张海燕,郑娅. 2017

[5]甘肃省不同原料产区平菇丰产高效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胡杰,张桂香,杨建杰,杨琴. 2017

[6]草炭在双孢蘑菇沙壤土覆土中的应用研究. 杨建杰,张桂香,任爱民,刘明军,耿新军. 2013

[7]培肥方式对国槐移栽苗生长的影响. 冯海山. 2019

[8]旱作春小麦垄膜沟种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杨封科. 2004

[9]甘肃河西灌区冬绿肥栽培技术. 张久东,车宗贤,包兴国,卢秉林,吴科生,杨蕊菊,崔恒,陈震. 2020

[10]牡丹栽培技术. 岳临平. 2016

[11]四季玫瑰栽培技术. 岳临平. 2016

[12]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钱加绪. 2003

[13]甘肃地方核桃资源及优良株系选育研究. 张辉元,王发林,何义和,马明,刘小勇,田会平. 2009

[14]甘肃省果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 张永茂. 2001

[15]甘肃省马铃薯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李守强,师祎,田世龙. 2022

[16]论甘肃省河西地区啤酒大麦产业化前景. 王效宗. 2003

[17]甘肃省果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案. 张永茂. 1999

[18]甘肃高寒阴湿区农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重点. 陆立银,彭忠,袁俊秀. 2003

[19]甘肃丝葚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何苏琴,李玉奇,文朝慧,孙颉. 1998

[20]甘肃中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目标. 刘学录,张仁陟,黄高宝,柴强,杭及钦,杨封科.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