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研成果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6
摘要: 盲蝽是一类重要的农业害虫,地理分布广泛、寄主种类众多、发生规律复杂、防治难度大。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盲蝽发生呈明显加重趋势,上升成为棉花、枣、葡萄、桃、梨、樱桃、茶、苜蓿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连年成灾,农作物受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在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项目的资助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8家单位从1998年开始系统研究了我国盲蝽的种类组成、为害习性、灾变规律、种群监测与关键防控技术。 (1)鉴定发现了42种盲蝽类害虫,其中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地区的优势种类,牧草盲蝽和苜蓿盲蝽为西北内陆地区的主要种类。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和牧草盲蝽的寄主植物分别为288种、270种、127种、245种和71种。盲蝽成虫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与转移危害习性,成虫主要依寄主作物的花期时序在果树、棉花等寄主田块迁移危害,花源性挥发物质间二甲苯、丙烯酸丁酯、丙酸丁酯、丁酸丁酯等是寄主植物吸引盲蝽成虫取食和产卵繁殖的关键化学信号。 (2)研究发现降雨、温度、寄主植物和天敌是影响盲蝽种群发生与消长的主要生态学因子。连续降雨引起的高湿能显著延长盲蝽成虫寿命并提高繁殖力,适宜种群繁衍的温度范围是20~30℃,嗜好寄主植物主要包括葡萄、枣、棉花、苜蓿以及部分菊科、豆科杂草等,主要天敌是红颈常室茧蜂等寄生性昆虫、三突花蛛等捕食性节肢动物、白僵菌等病原微生物。近十余年以来,果树等嗜好寄主作物面积的增加,防治盲蝽残效期较长的高毒农药甲胺磷、久效磷等禁用,以及棉花种植面积和Bt棉田农药使用减少导致棉田“诱杀陷阱”作用的下降,是盲蝽区域性灾变的主要原因。 (3)发展了不同发育阶段盲蝽的种群调查技术,包括估测卵量的曙红染色法与罩笼模拟法,调查成若虫种群密度的目测法与盆拍法,监测成虫消长动态的色板诱集法、灯光诱测法与性诱剂诱捕法;研发了不同植物组织的受害评估方法,确定叶片新被害率为指示参数。针对棉花、果树等不同作物,提出了基于盲蝽种群密度与叶片新被害率的盲蝽发生程度分级指标。明确了种群监测的关键时间和核心内容,建立了盲蝽发生期与发生程度预测模型和预警技术体系。 (4)研制了盲蝽性诱剂、植物源引诱剂、基于盲蝽成虫偏好波长范围的专用诱虫灯等产品;研发了红颈常室茧蜂种群规模饲养技术与田间释放防治技术,诱集植物带种植、果树残茬修剪、早春田埂杂草清除等农业防治技术,以及盲蝽对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等化学农药抗性监测与治理技术。基于切断种群季节性寄主转移路径的控制策略,构建了以盲蝽行为阻断和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对高质量专利管理工作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高翔;段鹏伟;蒲娜娜;李耀发;刘孟朝;侯升林
关键词:高质量专利;管理工作;知识产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韭菜迟眼蕈蚊在北苍术上的发生、鉴定与防治
作者:程佳旭;丰硕;郝芯仪;苏亚;曹伟平;李耀发;贾海民;宋健
关键词:北苍术;韭菜迟眼蕈蚊;种类鉴定;分子标记;苏云金芽胞杆菌;田间防治
-
变温条件下小菜蛾对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
作者:安静杰;窦亚楠;郭江龙;袁文龙;党志红;高占林;李耀发
关键词:温度系数;小菜蛾;杀虫剂;毒力;变温
-
不同方法测定四氯虫酰胺和虫螨腈对小菜蛾生物活性的温度系数
作者:安静杰;郭江龙;耿欣月;高占林;党志红;李耀发
关键词:四氯虫酰胺;虫螨腈;温度效应;小菜蛾
-
河北省不同地理区域的棉铃虫种群分布
作者:李耀发;安静杰;窦亚楠;张尚卿;党志红;李明远;袁文龙;郭江龙;高占林
关键词:棉铃虫;作物布局;种群动态;黄河流域;棉花
-
从知识产权角度分析省级农科院如何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
作者:段鹏伟;高翔;蒲娜娜;李耀发;侯升林
关键词:知识产权;省级农科院;科研管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大豆“症青”成因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田舸帆;郭江龙;安静杰;党志红;李耀发;高占林
关键词:大豆;;温度;病毒;点蜂缘蝽;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