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一种植物免疫蛋白诱抗剂的研究与利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蛋;利用;诱抗剂;种植;免疫;植物;研究与利用;研究;植物免疫;蛋白

第一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本成果自主研制的植物免疫诱抗蛋白是通过诱导植物抗病性来控制病害的新型生物农药,也是一种植物疫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展了极细链格孢产激活蛋白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研究,建立了规模化发酵工艺,研发获得的3﹪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制剂获得了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登记证,成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蛋白质农药。在辽宁、湖南、浙江进行了烟草、有机柑橘、草莓、桃、葡萄、白菜、水稻等作物进行田间试验示范推广10万亩,对多种植物病害综合防效可达60~70﹪,增产10﹪以上,同时能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商品价格,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研究人员利用反向遗传学方法从极细链格孢菌(Alterneria tenuissima)中克隆出新功能激活蛋白基因peaT1;构建了激活蛋白基因peaT1的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了高效表达的基因工程菌株E. coli PeaT1和P. pastoris PeaT1。探讨了PeaT1激活蛋白诱导多种植物抗病、促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揭示免疫诱抗蛋白PeaT1是通过启动植物SA信号传导途径,促进抗病相关物质积累,激发植物提高对病原菌的抗性;免疫诱抗蛋白通过降低烟草叶片中病毒RNA和外壳蛋白的含量、干扰TMV外壳蛋白的体外聚合阻碍病毒粒子的形成。研究获得了激活蛋白PeaT1蛋白单晶体,选用小角散射、X-衍射等技术获得了PeaT1中NAC结构域的空间结构,得到了PeaT1的三级结构模型,为今后蛋白质农药的分子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本研究成果不仅开拓了植物病害防治的新途径,而且对我国蛋白免疫诱抗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关研究获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ZL01128666.0;ZL03124744.X;ZL200610152700.8),发表主要相关论文40余篇,出版《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和《蛋白质农药》专著两部。

  • 相关文献

[1]水杨酸诱导辣椒抗疫病作用及有关生化机制的研究. 毛爱军,王永健,耿三省,冯兰香. 2005

[2]糯玉米粉、淀粉和脱脂淀粉的理化特性研究. 陆大雷,王德成,赵久然,王风格,陆卫平. 2009

[3]毛木耳蛋白提取物保护酒精性肝损伤功能研究. 张淑曼,徐丽红,荣成博,刘宇,赵爽. 2016

[4]京郊玉米种植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探究. 李传友,王晓平,徐振兴,熊波,李小龙. 2014

[5]生菜生产到消费全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风险评估. 瞿洋,何昭颖,周昌艳,林婷,杜远芳,马智宏,索玉娟. 2022

[6]北京地区发展薰衣草观光产业可行性分析. 宋磊,曹均,曹庆昌. 2012

[7]微生态制剂对锦鲤生长性能、肌肉组成、体色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史东杰,梁拥军,许金华,孙砚胜,张升利. 2017

[8]饲料脂肪水平对锦鲤体色和几项免疫指标的影响. 孙向军,罗琳,姜志强,孙砚胜,史东杰,梁拥军. 2011

[9]不同油佐剂ND-AI二联苗及ND-IB-EDS三联苗比较试验. 李林,章振华,景小冬,张建伟,沈佳,姜北宇. 2010

[10]常见植物提取物在禽类养殖中的应用. 孙晓珊,王铮,林冬梅,计峰,邵玉新,黄建国. 2021

[11]复方中草药对宝石鲈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梁拥军,孙向军,孙砚胜,苏建通,史东杰,马峻峰. 2009

[12]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概述. 杨怀兵,李辉,黄建国,计峰. 2013

[13]氨基葡萄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彬,刘彦,郑琛,冯涛. 2024

[14]副鸡禽杆菌荚膜多糖-血凝素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路迎迎,路明华,李淑芳,张培君,龚玉梅,王宏俊. 2016

[15]禽用疫苗病毒浓缩技术的研究. 姜北宇,刘月焕,景小冬,黄凤军,校海霞,章振华. 2007

[16]IBD二价弱毒细胞苗免疫初期中和抗体的监测. 步卫东,张歧蜀,胡子信. 2000

[17]Ⅰ群4型禽腺病毒DC株灭活苗对流行毒株的保护力试验. 赵蕾,张建伟,李林,史爱华,习硕,沈佳,姜北宇,章振华. 2019

[18]柔嫩艾美耳球虫TA4重组抗原的免疫试验. 张莉,毛娅卿,崔尚金,王春凤,刘尚高. 2006

[19]副鸡禽杆菌荚膜多糖-血凝素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路迎迎,路明华,李淑芳,张培君,龚玉梅,王宏俊. 2016

[20]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传染性脑脊髓炎四联油佐剂灭活疫苗的研究. 姜北宇,刘月焕,郑世兰,景小冬,姚颖,白丽萍.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