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产油用大果花生新品种冀花5号、6号的选育及应用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获奖名称: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花生;品种;花生新品种;花;选育;新品种;油用;高产;冀;大果

第一完成单位: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3

摘要:   针对花生生产品种退化、高产品种含油量低、高油品种荚果小、大果种植区和丘陵山区没有大果高产油用品种等问题,依据花生产量、含油量、荚果大小的遗传特点,通过对800份种质综合鉴定和对76份核心种质系谱追踪及杂交测配,选出高产、高出仁率种质濮93-11、濮93-244为母本,高油大果种质郑86036-26-1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其后代采用创新育种技术体系(包括:在已创立的改良“混合系谱法”、“四动一定”胁迫选择法和“双向同步选择技术”的基础上,创新的“阶段式分层次选择”技术,建立的“单株选择的形态和量化指标”及“新品系三感三度三率选择评判标准”)进行选择,历经12年,育成高产、油用、多抗、广适新品种冀花5号和冀花6号。冀花5号通过河北省和国家鉴定。冀花6号通过国家、河北及湖北省鉴(审)定。该两个品种先后获农业部跨越计划、省转化资金、财政专项等项目资助,被指定为河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良种补贴品种。两品种的突出特点:   1、高产、稳产性突出。河北省、全国北方和长江流域区试,冀花5号连续 6年次荚果平均亩产319.25kg,创我国花生品种鉴(审)定以来,区试范围最广,连续多年区试亩产稳定在300kg以上高产纪录。冀花6号河北、湖北和全国北方区试荚果亩产308.07kg、增产11.19%,增产点数占85.9%。冀花5号、6号高产示范平均亩产分别达510.4kg和512.7kg,比冀花2号、海花1号、花育16和花育19等生产推广品种分别增产23.6%和24.3%;丘陵山区瘠薄旱地示范,冀花6号平均亩产401.5kg,增产32.5%。解决了花生高产与稳产的矛盾,实现了高产与稳产的统一。   2、大果,含油量高,单位面积产油量高。冀花5号百果重238.5g,超过大果品种标准(200g)38.5g,含油量55.73%,超过高含油量品种指标(55%),高于生产推广大果品种2.59个百分点以上,单位面积产油量比冀花2号、鲁花11号和中花4号高13.4% ~39.5%。冀花6号百果重235.8g,超过大果品种标准35.8g,含油量54.14%,单位面积产油量比生产推广种高8.7%~33.7%。突破了大果花生含油量低的瓶颈,实现了大果、高产、高产油量的结合,填补了省内空白。   3、抗病抗倒性强,适宜种植区域广。冀花5号、冀花6号在6年178点次区试和生产试验中,抗倒性突出,抗叶斑病,增产点数占87.1%,荚果增产11.19%以上。适宜北纬27°07ˊ~40°10ˊ13个纬度、东经104°15ˊ~123°31ˊ19个经度覆盖全国北方、长江流域两大不同生态区的13个省市种植。   建立了冀花5号、6号原、良种繁殖基地,完善了快速繁育技术,集成了高产高油栽培技术,建立了新品种示范基地,组建了服务和推广网络,完善了转化模式,加速了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0~2012年在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省累计应用1022.6万亩,其中,河北省687.3万亩,2012年303.7万亩,覆盖率54%。新增社会总产量2.23亿公斤,新增总产值14.71亿元,新增纯收益13.32亿元。该两个品种已用作亲本和研究材料,育成新品种1个和新品系10个。冀花5号、6号的育成应用,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获新品种保护权1项,获保护受理权1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4篇。

  • 相关文献

[1]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高油小花生新品种冀花9号的选育. 王瑾,李玉荣,程增书,陈四龙,宋亚辉,张嘉楠,刘吉生,张强,封树平. 2012

[2]早熟高产优质小花生新品种冀花10号的选育. 王瑾,李玉荣,封树平,程增书,陈四龙,宋亚辉,张嘉楠,刘吉生,张强. 2012

[3]抗虫棉兼抗枯抗黄萎病新品种的选育. 崔淑芳,金卫平,王广恩,钱玉源,张海娜,刘祎,车亮,李俊兰. 2017

[4]高产高油小果花生新品种冀花2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程增书,李玉荣,陈四龙,王瑾,宋亚辉. 2019

[5]实高产板栗新品种'冀栗1号'的选育. 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2017

[6]早实高产板栗新品种‘冀栗1号’的选育. 郭燕,张树航,李颖,张馨方,王广鹏. 2017

[7]矮杆 多穗 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衡5229. 李伟,王广才. 2005

[8]沙地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李学文,鲁雪林,张国新,刘雅辉. 2011

[9]抗虫、抗病、高产棉花杂66的选育. 徐显,万艳霞. 2003

[10]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冀7369的选育. 李亚军,赵爱菊,高增玉,刘玉平,陈希勇. 2007

[11]新90-3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秀和,李建广,张国新,甄翠荣. 2007

[12]主要作物新品种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与应用. 栗雨勤,张文英,谢俊良,彭海成,李建兵,卜俊周. 2006

[13]抗病 高产棉花新品种冀3927的选育. 金卫平,李俊兰,崔淑芳,王广恩,张海娜. 2009

[14]高产节水冬小麦新品种衡7228的选育. 乔文臣,陈秀敏,孙书娈,孟祥海,魏建伟,杨建忠,李伟. 2005

[15]限水条件下冬小麦品种高产特征. 吕丽华,李谦,董志强,姚艳荣,张经廷,贾秀领. 2019

[16]高产耐裂西瓜新品种‘美胜’. 武彦荣,张敬敬,高秀瑞,李冰,潘秀清. 2019

[17]早熟桃新品种‘美博’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白瑞霞,王越辉,马之胜,贾云云,李建明,李学华. 2018

[18]中晚熟苹果新品种苹艳的选育. 杨凤秋,陈东玫,赵同生,李春敏,张新生,赵永波,付友,孙玉柱. 2011

[19]苹果晚熟新品种金钟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学营,王献革,鄢新民,郝婕,冯建忠. 2012

[20]小豆品种冀红20号的选育. 范保杰,王彦,王珅,刘长友,曹志敏,张志肖,苏秋竹,田静.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